朝堂方麵,為國捐軀的淳於剛被追封為一等忠烈公,風光大葬。其子淳於寒川救駕有功,被冊封為廣陵王,獲賜廣陵為封地。
信陽侯夏柏亦是有功之臣,但他堅決推辭封賞。因他的正室龐氏亦是此番平亂的功臣之女,所以蕭允尚便封其夫人為一等誥命夫人,又準許信陽侯世子夏晉入宮讀書,還冊封龐氏長女為紹平郡主,也算得是榮耀滿門了。
至於衛覃,仍任左相之職外,又比著淳於寒川的例子賜了一塊封地,並得了個雲伯侯的虛號,雖然實權半點未得,但也做足了麵子。
宋易已經官至安國公,無可再升,蕭允尚又加封他為首輔,也在某種程度上抑製了衛覃的勢力擴張。至於淳於剛死後空缺出來的右相之位,暫時並無合適人選可以勝任,於是便重新啟用之前告老還鄉的前任右相龐楚。
除此之外,朝中獲得封賞晉升的官員數不勝數,但獲益最多的還是以上幾位罷了。至此,放眼天下,蕭允尚的地位已是前所未有的穩固。
因著朝堂各方勢力的重新組合,眾臣又開始老調重彈,上表請求年輕的帝王廣為選秀,以達到為皇室血脈開枝散葉的目的。而這一提議,比任何時候呼聲都要來得更高。
因為本應母儀天下的皇後已經臥病不起一月有餘,宮中隻有寥寥幾位妃嬪,皇長子的生母又是出身不高,所以幾位功臣家的女兒成了最有力的候選人。
蕭允尚一開始並未發表任何意見,由著他們折騰去,直到他們連人選都提出來了才嚴辭拒絕。此舉雖然讓天下女子無不佩服當今聖上的癡情,卻又給衛琬的名聲帶來了不好的影響。
人們紛紛揣測那位皇後應該是有多狐媚,連這樣躺在床上不醒也能讓皇上神魂顛倒,並為之守身如玉,拒絕無數個如花似玉的美人。幸而還有一個劉氏可以分散一下大家的注意力,衛琬才沒有被說得更為不堪。
一向淡定的蕭允尚竟為這些流言大發雷霆,嚴令誰再說皇後的壞話就一律斬首,更是讓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然而蕭允尚的轉變也讓人為之側目,才不過區區半個月,他就忽然轉變了想法,一連冊封了十數位妃嬪,一副來者不拒的模樣。
於是向來不能用常理來推斷的輿論又轉向了皇後這一邊,無數文人才子紛紛感慨紅顏薄命郎君寡情,這原配才病了不到兩個月,天子就撕去癡情的偽裝左擁右抱,委實是讓人感慨萬千。
最後還是前來探望衛琬的冥羽一語道出了大家的心聲:“你還是快點醒過來吧,要不然不止皇上不知道該怎麼辦,天下的百姓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