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給蕭承鈞安的罪名就更多了,不僅有私自調動兵馬之罪,還有追捕逃犯不利之罪。如今所有人都知道蕭杞風曾順利逃出了皇城,所以這一項罪名倒也有跡可循。朝中的臣子們何其敏感,立刻看出皇帝這種不賞反罰的舉動背後的含義。
所謂的狡兔盡走狗烹,鳥盡弓藏也不過如此了。而朝中官員經過這一次的大換血後,多了許多憑著科考功名出身的文臣,亦有在平叛過程中表現突出的武將。
因忠於蕭允尚而被蕭杞風囚禁審問的淳於氏父子,因淳於剛在天牢中受傷過重,蕭允尚予以安撫後允了他暫時罷朝在家休養。淳於家的封賞便落到了淳於氏姐弟頭上,淳於暖河被冊封為一品夫人,封邑五千。淳於寒川則被封為正二品伏威將軍,兼領朔遠侯封號,封邑五千。
所有得到封賞的人都是有真才實學之輩或是建功立業者,如此一來,朝堂上的黨羽結派現象頓時平息不少。
曾經炙手可熱的衛家,在淳於家如火如荼崛起的同時,步入了一個相對沒落的時期。本來文臣的功勞就不如武將,如今天下剛剛經過一番大亂,文臣一方的聲勢更弱。向來是文臣之首的衛覃,近日來在朝堂上也收斂不少。
在這段時間中,衛琬作為皇後雖也常常出席早朝,卻隻是安靜地坐在蕭允尚身旁,從未開口說過半句話。這宮中之事向來是沒有不透風的牆,大部分朝臣早已知曉此次評判衛琬居功至偉,且蕭杞風也是折在她手中,但看蕭允尚的樣子,卻似乎對皇後很是惱恨。
於是便有好事之人暗自揣度皇後究竟是如何降服蕭杞風的,這一來二去的便有不雅之言傳出,且漸沸漸揚。
有說是衛皇後曾與蕭杞風有過一段舊情,此番蕭杞風是為情所困,所以拱手相讓江山。這倒也罷了,另一種更惡毒的說法則是說衛琬色誘了蕭杞風,然後趁他不備在床榻上刺殺了他,為了掩人耳目才說是在龍華寺後山墜崖。
而蕭允尚近日來的舉動也似乎坐實了這一點,已經到了十三歲的少年帝王,竟然在元慶宮寵幸了一名宮女劉氏,還破例封了她婕妤,賜了“婉”字做封號。
“婉”與衛琬的名字雖然不同字,但畢竟是同音,堂堂皇後的名字被用作封號已經是夠侮辱的了,更何況婉婕妤還是宮女出身。蕭允尚此舉引起了幾個老夫子的不滿,用他們的話說,縱使帝後感情不合,但皇後畢竟是母儀天下的中宮,用與她閨名諧音的字當作封號,簡直是有違綱常。
那須發皆已花白的太常寺寺卿趙源在早朝上慷慨陳詞道:“陛下乃一國之本,自然是要以延續皇族血統為上,但盡可以廣選名門淑女進宮奉駕,何必要做出此等有傷國體的舉止!老臣鬥膽以性命相誡,請皇上廢除劉氏的封號,再行選秀以充實後宮!”
蕭允尚對他這番話不置可否,雖然在朝堂上並未斥責他,私下裏也執學生禮前去探望,但在冊封婕妤一事上卻仍是我行我素。不僅如此,寵幸宮女的情況反而愈演愈烈,短短數月內就冊封了宮女十數人,這還是有位分可冊封的,至於沒有過了明麵的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