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研究別人是最有利的總結(1 / 1)

就某種意義而言,失敗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因為每次錯誤的發現,都會引導我們熱切地追尋真理,而研究別人的錯誤,更是最有利於自己的總結,以至於不會犯別人的錯誤,使我們更好地接近目標。

早在4000年前的遠古蠻荒時代,神州洪水泛濫,民不聊生。堯帝命大臣鯀治水,鯀以掩堵攔截之法治之,結果失敗被斬。鯀死後,其子禹繼承父誌。但他總結父輩經驗教訓,一反舊法,順其水性,以疏通河道引水入海之法治之,結果取得成功,神州得以昌盛。

聰明的囚犯

希臘軍隊俘獲了一批波斯士兵,國王按特殊的方式處死他們:讓他們每個人說一句話,如果是真話就絞死;如果是假話就砍頭。結果大批士兵或說了真話被絞死,或因說了假話而被砍頭,軍官為之為笑。輪到一個聰明的士兵時,他低頭思考了一會,然露出了笑容,他說了這樣一句話:“要砍我的頭。”希臘國王不知所措:如果砍了他的頭,他說的話就變成真的了,按規則又不應砍頭;如果絞死他,他說的又不是真話。最終,國王把這個囚犯和未被處死的囚犯一起釋放了。

研究別人的錯誤可以少犯錯誤,你一定要不斷地研究你的競爭對手。要成功,必須要做成功者所做的事情,同時你也必須了解失敗者是如何做的,讓自己不去犯那些錯誤。

知已知彼

有一個10歲的小男孩,在一次車禍中失去了左臂,但是他非常喜歡柔道。並且還想在上麵有所成就。?最終,小男孩拜一位日本柔道大師做了師傅,開始學習柔道。雖然他隻有右臂,他學得還不錯,可是練?了三個月,師傅隻教了他一招,小男孩有點弄不懂了。

他終於忍不住師傅:“我是不是應該再學其它招法?”我為什麼總學這一招呀?師傅回答說:“不錯,你的確隻會一招,但你隻需要會一招就夠了。”

小男孩並不是很明白,但他很相信師傅,於是就繼續照著練了下去。

幾個月後,師傅第一次帶小男人孩去參加比賽。小男孩自己都沒有想到居然輕輕鬆鬆地贏了前兩輪。第三輪稍稍有點艱難,但對手對他也是無能為力,連連進攻,小男孩敏捷地施展自己的那一招,又贏了。就這樣,小男孩自己都不知道怎麼進入了決賽。

決賽的對手比小男孩高大、強壯許多,也似乎更有經驗。有一度小男孩顯得有點招架不住,裁判擔心小男孩會受傷,就叫了暫停,還打算讓小男孩退出比賽,師傅不答應,堅持說:“繼續下去!”比賽重新開始後,對手放鬆了戒備,小男孩立刻使出他的那招,製服了對手,由此贏了比賽,獲得了冠軍。

在回家的路上,小男孩質疑地問師傅,我怎麼就憑一招就贏得了冠軍?

師傅答道:“有兩上原因:第一,你幾乎完全掌握了柔道中最難的一招;第二,就我所知,對付這一招惟一的辦法是對手抓住你的左臂。”

所以說知已知彼百戰不殆,然而失敗的過程就是知彼的過程,也就是總結他人經驗、教訓的過程。

溫馨提示:汲取經驗,總結教訓是每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必然,善於總結他人的經驗、教訓,以便於自己少走彎路,使你獲得更多的成功機會。

悟性在人們具有創造性的生活當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哪一項科學發明,哪一項技術創造不是悟出來的。

在現實生活中,可能遇到某個問題,久久縈繞腦際,還是解決不了。突然有一天,由於旁人一句話、一篇文章,經過經心思考,或者由於觸景生情,受到啟發,靈機一動,頓時大徹大悟,一通百通,問題便迎刃而解了。真正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