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征服對英國的影響(1 / 3)

諾曼征服對英國的影響

威廉的征服對於英國城市和工商業的發展產生了影響。當時全國約有5%的人口居住於城市,倫敦、多佛、坎特伯雷、諾裏季、諾丁漢等大城市的市民,在經濟上比較富裕。由於大多數城市都位於國王領地之上,國王就是領主,這種情況使得城市難於擺脫國王的控製;但威廉實行有利於城市的政策,受到市民的擁護。威廉從城市得到的財政收入,源源不斷,國庫十分富裕。

由於英格蘭與諾曼底的聯合,促使英國城市與大陸的商業貿易日益發展,它們與大陸的聯係日益密切,尤其是經濟發達的弗蘭德爾,需要英國輸入大量的羊毛。英國商人享受國王特別的保護,倫敦商人尤為得利。威廉在位初年,就曾下令承認倫敦市民的特權和自由。這個城市成為英國同大陸貿易的中心。較早地得到國王保護的英國城市,也給予國王以積極支持,兩者結為聯盟,這為英國王權的加強和此後中央集權的建立準備了條件。

總之,“諾曼征服”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方麵改變了英國的麵貌,促進了英國封建社會的發展。

威廉一世的淒涼晚景

威廉一世是英國曆史上叱吒風雲的雄主,他本是法國諾曼底公爵,與英王愛德華有親戚關係。1066年愛德華逝世,沒有留下王位繼承人,這樣一來,威廉和英國封建主哈羅德都有繼位的資格,於是威廉毫不客氣,率軍渡過英吉利海峽,大敗哈羅德,奪取了英國王位。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諾曼征服”。

威廉在治理英格蘭時,不可不謂殫精竭慮,但他並沒有因此而忽視諾曼底。在威廉的心目中,故鄉諾曼底至少與英格蘭同樣重要,在某種意義上甚至更具價值,所以戴上英格蘭王冠不到兩個月,他便歸心似箭,渡海而去。在1072年至1087年間,威廉更是為諾曼底事務所羈絆,長期逗留於歐洲大陸,這時他與法蘭西國王的關係逐漸變得微妙起來。因為按照當時的封建慣例,隻要威廉不放棄諾曼底的領地,那麼他依然是法王的附庸。為此,盡管從國家關係上來講,威廉與法王平起平坐同為一國之君,誰也無權支配對方;但從領主和附庸的關係來說,威廉則必須隨時聽從法王的征召,並履行附庸應盡的封建義務。假如說諾曼征服前,威廉尚能在正式場合不失附庸禮節的話,那麼加冕以後他就連表麵文章也不願做了。法王腓力一世(1060—1108年)統治時期,雙方矛盾日趨尖銳。

11世紀下半葉,法國的封建王權遠不能和英格蘭相比,王室領地僅局限在塞納河及其支流瓦茲河與馬恩河之間的狹小地區,因形似島嶼,故稱“法蘭西島”,麵積與一個小公國差不多。各地封建主雖然承認腓力一世為最高領主,但誰也不履行任何實質性的封建義務,甚至連王室領地內的小封建主也經常公開抗命;所以法國王室總是以警惕的目光注視著諸侯們的一舉一動,腓力一世更是視實力今非昔比的威廉為心腹大患,因為他的勢力範圍已擴展到距巴黎隻有幾十公裏的地方,一旦關係惡化,生性好鬥的威廉很可能會發動越界攻擊,到那時局麵就很難控製了。

為了削弱威廉的勢力,腓力一世無所不為,威廉的長子羅伯特就是他經常利用的武器之一。羅伯特生於1054年,1066年被確定為諾曼底公爵的繼承人。羅伯特和父親一樣,熱衷於戰爭和冒險,十字軍的戰旗剛剛飄揚,他就一馬當先,出現在侵略者的隊伍中。由於羅伯特缺乏必要的政治才幹和行政管理能力,更兼崇尚奢華,荒淫無度,所以威廉對他很不滿意,在權力和金錢方麵限製頗多,父子關係因此長期不和。腓力一世遂利用羅伯特與威廉的矛盾,多次唆使並配合他在諾曼底策動叛亂。1078年以後,諾曼底形勢常常告急,迫使威廉頻頻往返於英吉利海峽兩邊,疲於奔命。然而無論在政治上還是在軍事上,羅伯特都不是威廉的對手。最終不得不倉皇逃離諾曼底,尋求腓力一世的庇護。為了斬草除根,威廉窮追不舍,想不到在一次父子倆戴著麵具的單獨格鬥中,身經百戰的威廉竟會被羅伯特打下馬來,手臂也被刺傷。千鈞一發之際,幸虧一個名叫托基格的英格蘭部下及時趕到,迅速將威廉扶上戰馬,並幫助他脫離險境。否則,威廉很可能就斃命於此。

1086年末,威廉又一次因土地歸屬問題被腓力一世召回歐洲大陸,那塊有爭議的土地位於魯昂與巴黎之間,因雙方誰也不願讓步,最後不得不讓戰爭來充當最高裁決者。這次是法國軍隊首先挑起事端,入侵諾曼底。威廉當然不甘束手就擒,很快就率軍反擊,矛頭直指距巴黎隻有五十多公裏的法軍要塞芒特。1087年7月,威廉突襲得手,攻占芒特。在這裏,威廉的暴虐秉性再度暴露無遺。他縱容部下大肆搶劫,四處放火,許多建築慘遭焚毀。正當威廉得意洋洋地巡視於燃燒的廢墟間時,命運之神突然給了他致命的一擊,戰馬意外失蹄,使他狠狠地撞在馬鞍的前鞽上。威廉頓時疼痛難支,不能繼續騎馬,於是隻好下令撤軍。士兵們把他抬到魯昂的聖熱瓦茲修道院,原以為威廉強壯過人,撞一下沒什麼關係,休養數日即可複原,不料傷勢竟日甚一日,一個多月後就氣息奄奄。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三子威廉、四子亨利匆匆趕來為父王送終,威廉在臨終前指定小威廉繼承英國王位,亨利則分得5000磅銀子的巨款。令人難以想象的是,未待父王最後咽氣,亨利即揚長而去,前往國庫監督銀子的過磅。王室人情之冷漠,由此亦可見一斑。

不過,較之威廉死後的遭遇,亨利的所作所為似乎還不怎麼過分。1087年9月9日清晨,魯昂大教堂的鍾聲將威廉的死訊傳向四麵八方,同時也將他生前的威嚴拋到九霄雲外,轉眼間即無影無蹤。平日總是畢恭畢敬、令行禁止的侍衛們首先露出猙獰的麵目,他們竟將威廉身上值錢的衣服和停放屍體的廳堂統統搶劫一空。待到遺體運到卡昂的聖斯特凡教堂時,又出了一件叫人哭笑不得的尷尬事。威廉晚年身體肥胖異常,腓力一世就曾嘲諷他像個孕婦,而事先準備好的石棺尺寸太小,放不下遺體。侍衛們隻得用力擠壓,不料屍體破裂,刺鼻的惡臭立即彌漫了整個教堂,在場者人人皆難受欲嘔。最後一幕更是令人匪夷所思,就在石棺好不容易蓋嚴,準備下葬之時,一個名叫阿斯林的當地人突然站出來予以阻止,他說這塊墓地原本屬於他父親所有,後被威廉強搶而去,他再三要求主持葬禮的教士們幫他討回公道。此事實在是太出乎意料,參加葬禮的人個個麵麵相覷、束手無策,最後隻好用60先令打發阿斯林了事,生前威風八麵的威廉這才好不容易躺進了最終的安息地。

寫於12世紀下半葉的《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曾以充滿敬畏的筆調描述過威廉生前的權勢:“他是一個嚴厲而殘忍的人,誰也不敢違背他的意誌。他把反對他的伯爵囚禁起來,將主教和修道院院長撤職,最後連自己的弟弟歐多也不寬恕。”但是誰又能想到,就在這個梟雄死後沒幾天,一個小小的阿斯林就差點使他難以入土為安。

這是曆史的嘲諷,還是曆史的玩笑?

英國與法國的糾葛

威廉以諾曼底公爵的身份統轄英國,他其實是法國人而不是英國人。當然,那時還沒有法國、英國這種主權國家的概念。但他們說的是法語,而不是英語;對不列顛這塊土地,他們沒有家的感覺,隻是看做一塊領地而已。威廉以後數代英王,都不會說英語,平時都住在法國,很少到不列顛來,隻有收稅的時候才想起這塊地方。

正是因為英王腳跨英吉利海峽兩岸,占著法國的大片土地,法王耿耿於懷,總想把他排擠走。這也為以後的英法百年戰爭埋下伏筆。最終英法兩個主權國家形成,關係才算徹底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