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 三(2 / 2)

\t文瑾後一笑,“她小小年紀,也不知從哪裏書上拈來的三言五語,得法師如此謬賞,本宮先替這小女娃慚愧了。”

\t在皇後所想,夕月生性本就清淡,喪母之後更是鎮日少語,不喜接近人群。她隻望時日推移,女娃兒終能活潑快樂起來,嫁一個如意夫婿,有一個幸福人生,方能告慰誓者。與佛有緣,暗喻遁入空門之意頗深,她極不樂聞。

\t“女菩薩此言差矣。佛緣深淺,不在年歲,而在人心。小施主僅方才一言,頂得上這世間萬千成人的千言萬語。”

\t柳夕月並未因高僧的到來改變自身姿態,雙臂微張,細雅如瓷的麵顏映著那輪初升的朝日,閉目感受自然江山的浩蕩豪邁氣流。

\t“法師您看,她也隻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性情和以往隨我來的那些任性娃兒沒甚兩樣,都是些被寵壞了的花骨朵,還請法師勿怪。”

\t寥遠法師淺哂,深邃雙目凝注那少女麵上,沉吟不再語。

\t——————————————————————————

\t“小施主,可請留步?”

\t月上中天,長夜無眠。柳夕月踏出寺中客房,信步隨意,在古刹間徜徉,耳聞鬆濤嗚咽,身沐月華如銀,恍惚間,仿佛忘記今夕何夕,身在何處,又欲作何去。正當此時,聽得了那打破心頭虛幻的一聲,當即如夢初醒,回頭,問:“法師是特地在此等小女麼?”

\t寥遠法師微哂,“何以見得是特地,而非偶遇?”

\t“若初時是偶遇,在法師叫住小女後,便是特地了罷。”

\t“小施主好聰慧。”月華籠罩之下,此女麵貌中更透異氣。“小施主小小年紀,心定如山,神穩如磐,深得我佛要旨,不如早日與我佛結緣,也好早早創下大成就。”

\t“與佛結緣?”

\t“距萬華山一百裏的太曄山,山上有庵名‘清德’,乃佛光普照之地。小施主與佛結緣,除卻煩惱之絲,斷卻塵世孽債,清德庵內必能得好修行。”

\t“法師在勸小女出家?”她不驚不怒,僅恐錯領禪意。

\t“小施主眉蘊大智,心藏大慧,必定能深領佛法,成就一代比丘尼。”

\t“小女心中無佛。”

\t“麵佛而心中無佛,皆因心未靜,小施主隻須張開心眼,見得我佛真容,即能皈依,茲此脫離苦海,靠得慈悲岸。”

\t“心中無佛者,縱與佛麵麵相對,也不識佛之真容。”

\t“小施主……”

\t“皈依佛門,須六根清淨,心至意誠,法師何必力勸無心向佛的小女?”

\t“小施主胸藏萬甲兵,心懷千道壑,再走下去,隻怕紅塵萬丈,步步血光。”

\t“原來法師的勸,是規勸,是在不能道破的天機裏,看見了小女未來?”柳夕月淺哂,“小女乃凡人,難料未來。但小女想,若那個不可預知的未來是小女命定之數,誰能逃得開呢?佛法無邊,不也講究萬事隨緣?”

\t“貧僧已看見不盡生靈因小施主而塗炭,無數殺孽因小施主而造就,而小施主亦因之深陷苦海,溺足難返。”

\t“生靈塗炭,殺孽無數?是小女麼?”她黛眉微挑,“經說業有三報,一曰現報,二曰生報,三曰死報。若小女當真會有恁多罪孽,諸多報業並不因小女心不向佛便不會來臨,不是麼?”

\t寥遠苦歎一聲,隻得闔掌高念:“阿彌陀佛。”

柳夕月覆首微禮,“法師這一聲佛號,不管是為蒼生念,還是為小女念,小女也陪念一聲。至少在念這一聲時,小女心中有佛。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