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端午出遊(2 / 2)

不過,這對元襄來說卻是一件好事,本來他身為鎮國公的長孫,年年都要進宮赴宴,時間一久,著實覺無聊。再說,這幾日,連皓月的心情和身體好轉了很多,他與榮純也計劃著端午的時候,三人一起出去轉一轉,畢竟自新年以來,他們三人便再沒有好好聚過一場了。

端午之夜,一輪殘月,透著周圍幾縷淡淡的薄雲,月光微薄,灑在地上如水銀泄地一般。且柔城中也是燈火通明,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掛艾葉、菖蒲、榕枝,還有幾處地方搭著戲台,表演著什麼節目。

街上人來人往,幾戶人家晚飯過後,都走出了家,幾個小孩子的襟頭上掛著各色的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那香囊形形色色,結成一串,十分玲瓏可愛。

走在街邊,元襄在攤頭挑了一個香囊,外麵裹著藍色的絲布,五色的線扣成索,他掂量著,擺在連皓月的衣襟前比了比,自言自語道:“好像是小了點,不怎麼配你啊,皓月。”

榮蘇在一旁撫掌笑起,連皓月麵色鐵青,咬著牙對元襄笑道:“我怎麼覺得,這個香囊更適合你一點呢?”

元襄拿起香囊聞了一聞,裏麵放了朱砂、雄黃、香藥,氣味清透,卻也帶著一股藥味,道:“這種東西,本公子缺麼?若我想要,城中不知多少繡娘肯為本公子繡上一個,何須買著攤上的?倒是你啊”他抬著頭似是蔑視地看著連皓月:“你呢?到現在連個姬妾都沒有,成天就知道舞刀弄槍的,一點風流韻事都沒有,我都為你覺得可惜了。怎麼樣?今晚可要雖本公子我各處看看去?”

連皓月氣結,自從自己好轉以來,這元襄每天都得抵兌自己兩句,著實惱人,這兩天,更是變本加厲了起來。

秦婉詞在一旁笑道:“好了,元襄,自從從府裏出來之後,你便沒有消停過,夠了夠了。”

元襄笑道:“看在榮蘇的麵子上,我就不說你什麼了啊,不過這香囊我還是給你買了,看你前幾日臉色發黑,買來給你驅驅邪也是好的。”說著他轉身給了攤主幾個銅板,轉身便要離開。

“疑?這不是元襄麼?”忽而聽得不遠處有人念著自己的名字。元襄一愣,這城中能直呼自己名字的人沒有幾個,聽這聲音也頗為年輕,他不由回頭一看,身後不遠處站著四個錦衣的男子。

連皓月和秦婉詞也順著聲音看過去。四人都穿著華衣,想來應該也是幾戶大戶人家的公子了。隻不過這細細看來的話,站在前麵的兩個人無論衣著還是裝扮都明顯要高於後兩個人,首束玉冠,腰佩玉帶,這身行頭,倒是比鎮國公府的長子還要高貴上兩分。身後這兩人比起前麵兩人,不過是尋常的綢緞衣服,腰間掛著兩個玉佩,穿著倒顯得普通的多了。

秦婉詞不知那前麵二人是誰,去見元襄和連皓月已經快速走上前去,拱手對為首的兩個年輕男子道:“六殿下,八殿下,你們怎麼會在這裏?”

秦婉詞恍然大悟,原來這兩個衣著華貴的男子,正是納蘭雋的兩個兒子,怪不得能直呼元襄的名字。她忙也拱手向二人行禮道:“六殿下,八殿下。”

其中一人伸出手來扶起元襄和連皓月,輕聲道:“今日宮中不設宴,所以我便和八弟一起出宮了,沒想到會在街上遇到你,還有連皓月,你又同元襄一道出來玩了?”

宮裏的幾個人都知道元襄與連皓月交好,所以同時預見他們兩人,也不驚訝。況且當初連皓月在翰林院擔任翰林學士的時候,他們與連皓月也都熟悉了,反倒是見到了站在最旁邊一個帶著麵具的男子,六王納蘭英疑問道:“不知這位是……”

聽見納蘭英詢問秦婉詞,元襄便向納蘭英引薦道:“哦,這位是我和皓月結識的一位朋友,名叫榮蘇。”

納蘭英聽秦婉詞是連皓月與元襄的朋友,便細細打量了一下秦婉詞,一眼下來,一下便被秦婉詞精致為神秘的麵具吸引了,不由來了興趣:“不知這位友人,為何帶著麵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