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得勝歸朝(2 / 2)

——————————————————————————————————

申惠的勝利給連皓月也吃下了一枚定心丸,因為對他而言,申惠是他僅剩的能夠倚靠與信任的長輩了,他自然不希望申惠出事,所以一聽到離漠撤軍的消息,連著幾天連皓月的興致都非常高漲,隻不過高興地也隻有連皓月一個人罷了,印禎與元庭肯定是十分不滿的,自己的封城被搶了,這口氣,以他們兩人的個性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忍著的,但如今申惠軍功在身,正得納蘭雋的欣賞,這個時候貿然出手,隻怕會得不償失,所以,暫時的忍耐是必須的。

在這之前,榮純也是這麼同連皓月說的,隻要申惠勝了,印禎與元庭一定會按兵不動。可是事情的發展卻沒有按照眾人的預期所進行,就在柳城捷報傳來之後的第三天,突然有人向納蘭雋上書,報告了虎威將軍畢青在西部率兵洗劫了天一城與東石城地事情。並且詳詳細細地把前因後果全部都告訴了納蘭雋,這樣一來,原本水波不驚的朝堂第一次有了波動。

有的人說,畢青身為一軍主將,竟然知法犯法,縱兵劫糧,給離漠軍紀帶來了嚴重的影響,本來縱兵劫糧者,當以軍法從事,而申惠身為主帥,知情不報,欺上瞞下,有意包庇,理應同罪,當重罰。

但也有人站出來為申惠與畢青抱不平,言天一城與東石城不遵王令,隱瞞實情,不與大軍糧草,導致軍資告急,所謂“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畢青將軍也是逼不得已才出此下策。再者,所謂“縱兵搶糧”者,皆言將士搶奪百姓之糧,但畢青將軍並未劫百姓一米一錢,是天一城與東石城失信在先,怪不得畢青將軍。

連皓月這個時候自然是要為畢青說話的,可是榮純不讓,這一來,兩人險些又吵了起來,還是元襄從中解圍,對榮純道畢青與連皓月關係好,元庭早就知道,若是這樣拚命的避嫌隻怕反而會引來元庭的懷疑,榮純這才鬆了口讓連皓月上書。

一時之間,朝中大臣分為兩派,互不相讓,納蘭雋一時間也為難起來。拋開道理不說,這件事情中牽扯勢力過多,申惠代表軍中,天一城牽扯了印家,東石城關係到丞相,懲罰哪一邊都說不過去。無奈之下,納蘭雋隻有向元家求助了,元疏雖為鎮國公,但是年事已高,近些年都在府中修養,家族大事都是元徵一手掌控,所以,這一回,納蘭雋特意向元徵尋求意見。

元徵給的答案很簡單,他告訴納蘭雋,這件事情,必須要做出懲治,而且,兩邊都要懲治。首先,畢青身為將領,帶頭未犯軍紀,縱兵劫糧,雖然並未傷及百姓,但也在軍中帶來了不好的影響,並且軍紀如山,任你再有理由,也不能違背,所以畢青必須要罰。

同時天一城與東石城也要罰。如果淡淡隻罰畢青,那麼未免會讓邊關將士寒心,畢竟是天一、東石兩城犯錯在先,他們不支援邊境大軍,差點造成軍心動搖,這才逼得畢青不得不鋌而走險。若是不能正法以儆效尤,那麼日後邊關的仗就難打了。

納蘭雋認為元徵此言實為高見,當場就同意了他的想法,但同時元徵也對納蘭雋道:“陛下若要罰,隻罰畢青一人就好,不要牽扯申惠將軍,畢竟這一場勝仗是他們打下來的,同時也請陛下考慮一下畢青將軍不顧生死為申惠將軍贏得大量時間的功績,在下定奪。”

聽完元徵的話後,納蘭雋正色點頭:“這件事情,孤會拿捏著辦的。”

第二日,納蘭雋宣布,虎威將軍申惠觸犯軍紀,理應軍法處置,但念起抗敵有功,從輕發落,即日暫收兵權,回且柔養傷。

天一城城主印敘,違抗王令,不發糧草,剝奪封城天一,暫留天一城治理城池。同時撤銷東石城縣官官職,不再錄用。

這個判決一下來,很多人心中的石頭的都落了地,實在沒想到會是這樣的一個後果。

連榮純都笑著對元襄道:“大王還真是聽了你爹的話,兩邊都打五十大板,誰也不偏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