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普向來不問世事,如今卻肯花這麼大的功夫來阻止自己的離任,沈鴻彬不由的猶豫了,他覺得蘇普的話是很有道理的。這個時候,沈鴻彬才徹徹底底地認識到,自己的這個老師,城府已經有多深不可測了。
現在不能走,自己走了,朝廷之中能遏製西平王的人就不存在了,雖然蘇普並不清楚自己與西平王真正的關係,但是蘇普卻明白西平王一定是一個極大的隱患,否則他也不會這樣急不可耐。
就在沈鴻彬下定決心要向蕭文禹上書的時候,有一個人的上書,先他一步,送到了蕭文禹的手中,這個人正是吏部侍郎——江越。
當蘇普的文書一送到長安的時候,江越就知道情況可能會發生變化。這一次,他也知道,若不能讓沈鴻彬離開長安,隻怕以後都不可能會創造出更好的機會了,所以他一定要趕在沈鴻彬向蕭文禹進言之前,就定下這個局麵。
所以,江越以最快的速度向蕭文禹寫了一封奏疏。
上麵先是對沈鴻彬母親的去世表示遺憾,而後又對左丞相給予了極高的評價。最後向蕭文禹建議道,陛下若是想要留下左丞相,又不想破了詛指,那麼不妨采用一個折中的方法。左丞相回去守孝,但無需守孝三年,隻需守孝一年半,即可回來長安,縮短守孝的時間。
這一來,蕭文禹考慮了一下,覺得這個方案很得他心,所以他便采用了江越的提議,在沈鴻彬向自己上書之前便決定了。
所以,這樣一來,沈鴻彬離開長安,回鄉守靈已成定局。
沈鴻彬為此感到十分遺憾與擔憂,但是他卻往好的方麵去想,一年半的時間比三年要短很多,還不至於發生什麼重大的事情,自己隻要及時的回歸道自己的職位上就可以了。
此時的沈鴻彬並不知道,他自己的這一個放鬆的念想,幾乎毀滅了他的整個人生。
所有的人都認為這件事是采取了最好的方法,但是有一個人卻為此感到深深的擔憂,這個人正是妄圖阻止沈鴻彬離任的蘇普。蘇普本就十分機警,沈鴻彬母親的突然暴斃本就引得他懷疑,而自己一上書蕭文禹,江越便以最快的速度提出了這個方案,阻止了沈鴻彬下一步行動,將沈鴻彬的離任變成不可動搖的現實。表麵上看,的確是有了讓步,但是蘇普卻知道事情絕非隻有這麼簡單。在風雲詭譎的朝廷之中,不要說一年半,即便是半天很有可能也會發生重大的變化,就像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會在一場小小的京察之中,便歸因田園。他有一種十分不好的預感,可能就在這一年半裏,朝廷會發生一場不小的動蕩,而且這個動蕩他很有可能無法阻止。
久居鄉間的蘇普,長長的歎息一聲:“先帝,老臣已經竭盡所能地為你的子孫貢獻一切,這最後一步,臣一定走到最後!”
———————————————————————————————————————————————————————————
如果是沈鴻彬的暫時離任是鴻嘉二年春天發生的第一件大事,那麼這第二件大事比起第一件來,隻怕是更激烈更讓人震驚。
在失去雍穀關後的第四年,百裏齊重新集結重兵,卷土重來,勢必要重新奪回雍穀關。撫遠大將軍燕長清率兵迎擊,與百裏齊交戰三次皆以平手告終,但是誰都沒有料到的是,在第四次交戰的時候,為了掩護自己的部下,再加上百裏齊事先在雍穀關安排的奸細的背叛,導致燕長清身陷重圍,僅僅隻有五千人被百裏齊三萬大軍包圍住。
在雍穀關與軍隊雙線堪憂的時候,燕長清用盡自己的最後一份力量,誅殺了奸細,並且以五萬死拚百裏齊三萬大軍,重創百裏齊本人,隻是最後燕長清因身重數箭,而不治身亡。
燕長清的死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在整個靖朝都引發了軒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