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奪情失敗(1 / 2)

鴻嘉二年,靖朝新帝蕭文禹登基的第二年,整個國家在他的治理下井井有條。蕭文禹的大正方正幾乎與蕭祁如出一轍,采用懷柔與平和的政策休養生息,將全國的生產力慢慢的恢複過來,因為是新登基徭役也相對地減少了一些。蕭文禹作為新帝,沒有辜負蕭祁的期望,在他的管理下,加之蕭文禹手下一批能幹的人才,國家形式蒸蒸日上。且不說各地繳納的糧稅都有提升,連著邊境一帶也安定了不少,所有人都對這個比較年輕的新皇帝投以肯定的態度。

蕭文禹能夠得到良好的聲望,一方麵是他自己勤於政務,善於政務,再加上他行政寬容大度,頗有明君之風。另一方麵他能有此成就,也因為手下一群優秀的人才,這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左右丞相了。有了沈鴻彬與許恒的鼎力支持,蕭文禹在處理政務方麵可以說是如魚得水。

但是很快蕭文禹的第一個巨大的危機,同時也是沈鴻彬的危機突如其來的降臨了。

鴻嘉二年的初春,沈鴻彬的高齡母親突然病重身亡,根據祖製,沈鴻彬這個時候必須要回到老家,為自己的母親守孝三年。這無論是對蕭文禹亦或是沈鴻彬都不是一個好消息。

現在正是蕭文禹鞏固自己政權的重要時刻,突然失去了沈鴻彬,蕭文禹的壓力會大不少,這是作為新帝,蕭文禹所不想看見的。另一方麵,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作為蕭祁的丞相,在蕭文禹在位的時候,沈鴻彬人能夠擔任朝廷的第二號人物,也是下了不少功夫的,這個時候正該是他與新帝增強聯係的時候,現在這樣突然的離開,對沈鴻彬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兩人俱是頭疼不已,連許恒都知道這其中的厲害關係,所以他雖不喜歡沈鴻彬,卻也對沈鴻彬提了一個法子,“若你真的這麼想留下來,不妨試一試‘奪情’,這個法子好了。”

所謂的“奪情”,就是對於那些對朝廷極為重要的人才,為了國家,奪去了孝親之情,可以不必解除職務,隻需要穿著素服辦公就可以了。

對於沈鴻彬來說,“奪情”也確實是他現在唯一的法子了。可是沈鴻彬卻沒有辦法這麼做。原因也比較複雜。雖然他自己非常想用“奪情”的方式來繼續留任在朝廷之中,但是實施起來卻很困難。一是“奪情”雖然在羲朝有過先例,但是從靖朝開國以來,便沒有這樣的例子,即使是開國元勳之一的舒譽,當時母親去世,太祖想以奪情的方式留下他,最終也不了了之。

因為,“奪情”所帶來的壓力太大了。首先作為一名孝子,如何能夠在自己母親去世的情況下不去守靈,而且蕭文禹素來以孝聞名,對於不是自己親生母親的淑懿太後都能這般孝敬的對待,他怎麼能夠做得出強製奪情的事情?二來,“奪情”所運用的人是國家的棟梁,一步也不能離開,換一句話說,就是沒有了這個人,國家就不能夠良好的運作下去。這一點對沈鴻彬是另一大難題,因為這個壓力太大了,連開國元勳舒譽都做不到的事情,你沈鴻彬就有能力做到了嗎?難道說你的能力比舒譽還要強嗎?

舒譽,是羲朝末年的狀元,後來成為靖太祖蕭景珩身邊最重要的一位人才,他能言善辯,且非常善於政務。曾經僅憑著三十人的使團,就逼退額雲殊進攻南方的意圖。靖朝開國後,他向靖太祖一連提了幾分非常好的治國方法,都得到了靖太祖高度的認可,所以後人都城舒譽乃靖朝開國第一賢相。

像舒譽那樣的人才,尚且不能奪情,沈鴻彬也實在是不敢在蕭文禹還沒有表態的情況下看,貿然提議。

所以這一來而去,沈鴻彬回去為母親守孝,幾乎已成定局。

但是有一個人,卻試圖阻止沈鴻彬的離任,雖然他最終失敗了,但是卻對沈鴻彬的離任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這個人,正是在兩年前,因為京察的事情而離任的上一任吏部尚書蘇普。蘇普在靖太宗時期就已經是朝廷的重臣了,可以說他的威望相當之高。蘇普離任之後,對京中的一切事情都不聞不問,過著閑雲野鶴一般的生活,所有的人都以為蘇普已經厭倦了官場,想要過一個平靜的生活。但是沒有人料到,蘇普會在這一件事情上有如此大的動靜。

蘇普先是向蕭文禹上書,請他務必要留下沈鴻彬。另一方麵,蘇普又派人向沈鴻彬傳了一封信,上麵勸告沈鴻彬,不要懼怕外來的壓力,現在這個時候看,無論如何也要用盡一切方法,留在長安,即便是自己提出“奪情”也務必要留在長安,不然不知道最後會有什麼樣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