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昭王成功守衛檀州城後,再一次風光無限。但是對抗宿伊剩下的那六萬精兵的歸屬卻又引發了一個小風波。這六萬援軍皆來自燕雲幾個重鎮,擊退宿伊之後,理因返回各州,但是兵部尚書韓玉韜卻有另一個主張。他上書蕭祁,認為既然宿伊時隔五年再度攻打遼東,那麼便意味著遼東短暫的安定已經成為過往,遼東邊境必定會再燃烽火。所以他主張將六萬精兵重新編製,駐守在幽州城,以便離漠再次攻擊。
韓玉韜的方案的確有一定的道理,原本兵力分散,集結起來要一定的時間,而現在集中在一起,駐守幽州,幽州輻射甚廣,一旦邊界受到襲擊,幽州便可以最快的速度發兵救援,比上次集結的速度要快很多。
這本是一個很好的方案,蕭祁也有同意的打算,但是他在同意之前還是問了問其他人的看法,其中便包括了左右丞相二人。
許恒對於兵法軍事不是非常了解,但是他覺得這個方案卻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他還沒有說什麼,沈鴻彬卻一反常態,首先問道:“陛下既然有此打算,那麼這六萬精兵的統帥陛下可有人選?”
六萬兵力不是小數目,再加上幽州原有四萬軍士,數目疊加已達十萬。十萬之師由誰率領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蕭祁道:“我也正打算問問你們的意思,我看來洵兒可擔此任。”
沈鴻彬聽後,隻是看了蕭祁一眼,沒有說話。
許恒沉吟片刻,點頭道:“豫昭王的確為可用之帥。”以前或許會有很多人不認同,但是現今,對於這件事,豫昭王的確會是這統帥的不二人選。“不過,”他話一轉,又問道:“陛下,微臣看來,陛下心中已有打算。但這六萬大軍的動遷也是大事。幽州本有駐軍,兵馬糧草就是一個大問題,現在並非戰時,將十萬人馬全然聚集幽州,對於幽州來說,負擔實在太大。”
許恒突然這樣說,倒讓沈鴻彬有些小詫異,他本以為許恒會支持這個決定,可現在看來,好像並不是這樣,這不禁讓沈鴻彬對許恒改變了些看法。
許恒提出的這個問題可謂一針見血,所有的人都將目光投向了戰略這一方麵,唯有許恒的關注點擺在了軍備之上,他本就擅長民政民生,落足點自然也在這方麵。
蕭祁也是愣了一愣,這倒真是一個大問題,十萬軍馬齊聚幽州,地方是個問題,糧草是個更大的問題。本來六萬士兵均分新州,武州,儒州,消耗物資都很平均。但若是全都壓在幽州城,對於幽州,隻怕會弊大於利。
蕭祁陷入了沉思之中,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沈鴻彬也知道,所以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要想減輕軍資負擔,勢必要分散兵力,如此一來有違初衷。而且武州,新州,儒州皆為軍事重鎮,從中抽取兵源也著實不妥。”
細想下來,既然有這麼多的漏洞,蕭祁不由有幾分愁緒:“如此一來,豈不是不能實施了。若是固守過去,離漠再次進犯,遼東又會措手不及。”
行也不通,不行也不同,當真是個麻煩事。
看著蕭祁有些苦惱的神色,沈鴻彬沉穩的提議:“陛下不妨問一問鎮國大將軍的意見。”
蕭祁目光一亮,道:“好!”
姚照珂很快就給出了答複,他的答案是:不行。他認為,宿伊攻打檀州一是為了試探我朝兵力,而是為了打草驚蛇。宿伊苦等五年也不發動進攻,顯然是龍靖楓留下的防線經過他的完善後,給了宿伊莫大的困擾。如今若是貿然從邊線抽調兵力,邊線實力削弱,極有可能正中宿伊下懷。如今之計必定得固守邊防,從後方抽調兵員,加強幽州軍資中樞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