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將正欲請命出戰,蕭奕洵卻不同意林子騫的提議。他見眾人皆怔住了,又見林子騫也看著自己,似有詢問不解之意。
蕭奕洵目光清淩,神色間有一股帝家特有的凜然之氣,他對林子騫點了點頭,肅然道:“林參議分析的的確有道理。平原之上,不宜與離漠騎兵正麵衝突,但是宿伊當然也知道這個道理,而且他也一定會知道我們不會走寧錦平原。”他話鋒一轉,側頭看向林子騫,含笑問道“林參議,我且問你,如果你是宿伊,你會如何用兵?”
林子騫閃電般看向地圖,腦海之中仿佛一道閃電瞬間劃過,他恍然大悟,指著地圖道:“我若是宿伊,必定會選擇這條小路設下伏擊!”
“沒錯!”蕭奕洵點頭,“六萬大軍不是小數目,從小路進軍必然束縛手腳,若是敵方以逸待勞,我們必定處於下風,而且遼東秋季氣候幹燥,若是宿伊再輔以火攻,隻怕我軍會全軍覆沒!”
林子騫不由得倒抽一口涼氣,懊惱自己竟然忽略了這麼重要的事情,到底是自己思慮不周,若真是如此,隻怕已經中了宿伊的圈套,他不住充滿敬佩的神色看向蕭奕洵,誠懇認錯:“屬下考慮不周。”
吳駿馳也聽明白了是怎麼個情況,他在一旁涼颼颼道:“若是聽了你的話,我們隻怕都要葬身火海了。”
雖然是赤裸裸的諷刺,但是林子騫並沒有回嘴,而是低下頭來表示歉意。蕭奕洵不喜吳駿馳這般趾高氣昂的神情,倒是有些欣賞林子騫,他看得出林子騫性格高傲,且有才有謀,剛剛的一番分析頭頭是道,此時卻能忍受才能不如自己的吳駿馳的嘲諷,果然有度量。
廖廣也有些看不慣吳駿馳驕縱的樣子,但吳駿馳卻是他的上司,他便沒有理睬吳駿馳,隻是問道:“王爺,依你之見,我們改如何行軍?”
眾將皆隨著廖廣的提問向蕭奕洵看去,每個人的目光中都帶有的探求。他們已經將所有的領導權都交給了蕭奕洵,並非開始之時的你一言我一眼,所有人都在不知不覺之中肯定了蕭奕洵的才能,甘願聽從他的派遣。
蕭奕洵自己自然也感受到了軍帳中的變化,他神色一凜,眸中冷光如劍,赫然發令:“大軍從新州出發,不要從東北處直奔幽州,而是先向北走,”他指著新州正北方的一座山嶺,道“從北越過平安嶺,從平安嶺山下山澗向東,直搗寧錦平原後方!”蕭奕洵又對吳駿馳和廖廣道:“吳將軍,我給你六千精兵,你就順著林子騫所說的那條小路前進,既然那裏有伏兵,你就且戰且走,不要戀戰。而後廖將軍,我也給你六千精兵,但你要提前出發,從寧錦平原西側繞道小路背後隱蔽,待火光一起,你就從後方殺出,然後吳將軍也穩住陣腳,將宿伊的伏兵困死在火海之中!”
眾將聽聞後,皆士氣大振,齊聲領命:“是!”
林子騫雖然讚歎蕭奕洵布局精妙,但他仍然擔心最重要的一個問題,他遲疑地問道:“王爺,到最後,我們大軍仍然會與宿伊的軍隊對陣寧錦平原,失去山地的庇護,一旦受到騎兵的衝擊,後果不堪設想。”
可是蕭奕洵卻是輕輕一笑,語氣裏帶著一絲不可捉摸的神秘,他自信到:“放心,我自有辦法。”
遼東地勢廣袤,位置又偏北,多高山峻嶺,雖然是初秋,但氣候已是寒意深濃。蕭瑟的秋風吹得新州城牆上旌旗獵獵作響,奏響後來被稱為寧錦大戰的序章。
蕭奕洵與吳駿馳,廖廣兵分三路,蕭奕洵與廖廣先行出發,吳駿馳延遲半日出發。
六萬精兵之中,蕭奕洵率其中的四萬以及糧草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繞開幽州,直奔平安嶺。到了平安嶺之下,此處距離檀州隻有四十裏的距離。蕭奕洵命大軍原地稍作休息,準備夜晚急行軍,突襲寧錦平原處的守軍。
此次行軍,蕭奕洵還把林子騫也帶上了,他看出來林子騫是可造之才,冷靜大度且有謀有略,能夠成為一名好的將領。休息間,蕭奕洵正要將林子騫叫來說幾句話,卻聽聞偵察兵火速來報:“王爺,我方先頭部隊剛剛在平安嶺前方與一隻離漠騎兵相遇!”
蕭奕洵和林子騫皆大驚,他們沒有料到此刻會與離漠的騎兵相遇。
蕭奕洵目光冷凝,沒有片刻猶豫,當即下令:“將軍隊中的騎兵立馬調至先頭,隨我去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