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大婚之後進倭都(2 / 2)

繞城過寨,大軍直指倭國京都。沿途也有城鎮的城主看到有軍隊過境,率領部隊出城試圖攔截,待到看清楚是大明的旗幟,先是搞不清楚狀況,這些城主根本就想不到,隔海相望的中國怎麼會派軍隊過來了?等他們聽說這是大明朝的使者團隊,是大明的皇帝派來祭拜他們過世的老國王的,一個個也全都偃旗息鼓的放行了,這是兩個國家皇室之間的問題,他們這些各地的大小軍閥可沒興趣摻合。

他們退回去了,董宇可不會認為這樣就平安無事了。處在這樣一個一直以來就對自己國家存在敵意的鄰國,想要不小心是不可能的,在經過第一波城主因為好奇,而率領大批的軍隊出城看熱鬧之後,大明軍隊明顯小心了許多,李玉和派出的斥候隊在軍隊前麵探出去十餘裏地,唯恐中了什麼埋伏。

不是每一個倭國的城主都是像第一個城主那樣知道以國事為重,也有那個別的聽說這是進貢隊伍,以為帶的有大筆財物,而想趁機發筆橫財的,畢竟這支部隊人數不多不是?不知道這些腦子生鏽的家夥是怎麼想的,鄰居死了人,作為人之常情,過去說兩句節哀順變,再送上兩米白布就算得上是進貢了?

這些窮瘋了的家夥,手下也大多是些烏合之眾,三千鐵騎衝起來,一下子就把他們衝散了架,大明軍隊並不作停留,也沒有衝進旁邊那座不設防的城市去劫掠一番,這邊有國事要辦,哪有那閑工夫,和這些腦子短路的家夥計較?

一日行軍,路上衝散了兩波試圖撈好處的剪徑賊人,又經過了一晚上的宿營,終於在第二天上午,到達了倭國的都城京都。

都城是不允許軍隊隨便進入的,這條規矩在哪個國家都是一樣。倭王早就知道了有這樣一支軍隊向著他的京都來了,早早的派出一支倭國部隊在城外迎接,為的就是防止發生什麼變故。來的這是一支武裝起來的部隊,不是一支商隊,萬一這些人要是心存歹意,他豈不是糟糕?

董宇雖然是大使,尤鬆才是奉皇帝命令前來祭拜的主事,這種雙方接洽的活動,當然要由這位總調度官前去執行。

尤鬆身穿蟒袍,帶著翻譯及護衛隊,前呼後擁的去和倭國軍隊主管接洽,董宇在後麵率領部隊嚴陣以待。好在倭王知道這次明軍使者來的理由,利索的答應大明使者和吊唁官可以入城,但是這三千騎兵部隊還是禁止入城。董宇並沒有想來攻打倭國京都,人家的要求也算合情合理,就由盛立強率領著軍隊直接在城外駐紮,對於倭國將領提出想讓明軍騎兵進他們軍營裏休息的建議,董宇直接就表示了拒絕,這要萬一有變,軍隊駐到人家軍營裏,豈不是受製於人?

大使總兵官親帥五百親兵衛隊,護著吊唁官尤鬆進了倭國京都城,隨行的是王成龍和李偉。當然,武當女俠胡玲肯定是在他身邊隨行護衛,這次就算胡玲不來,董宇也會把她忽悠來的,有了這樣一個終極殺手級的人物不帶著,那也實在不合他的本性。董宇昨天大婚,胡玲和羅敷女也全都到場祝賀了,隻是身為女人,在這男性占絕大多數的軍營裏,不合適和眾人一起飲酒狂歡,她們倆隻是到後麵和婉兒說了會兒話,各自送了一件小禮物,就回去休息了。今天出來這一路,胡玲再也沒有給過董宇一個笑臉,一張粉臉一直麵無表情的冷著,就和她最初見到董宇時一模一樣。董宇心裏雖然有點奇怪,卻也沒怎麼在意,他這一路一直在盤算見到倭王之後如何行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