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身為倭國都城果然名不虛傳,從城門到城內建築大多都有模仿中國之風,越接近王宮,就越有身處中國的感覺。
王宮是大殿型建築,飛簷拱翹,紅牆黃道。內裏所有設施都有唐宋風格,隻是顯得有些小巧,不夠大氣。由於是上國天使駕到,並不用像朝見大明成祖皇帝一樣的朝見倭王,董宇心裏也沒想著給這家夥行禮。尤鬆來之前顯然受過這方麵的培訓,一路上昂首挺胸,眼睛望天,一副傲氣逼人的模樣,這才是大國皇宮裏出來的人的做派,對這一點,董宇倒是十分欣賞,到了這該擺派頭的地方,這家夥的排頭擺出來,比董宇強的那不是一點半點,要是平時,董宇或許會不爽,不過現在他隻剩下了欣賞和讚許。
倭王在類似宮殿的大房子裏接見了大明來的貴客。這家夥從座位上起來笑容滿麵的往前走了幾步,想說幾句客氣話,尤鬆卻仍舊仰著一張臉,眼望天花板,眼睛根本就不看這位熱情的倭王。
“貴使原來辛苦,快快請坐。”倭王尷尬的愣了下,趕緊出口讓座,這家夥打破僵局的手段也是相當高明。
“哼!”尤鬆鼻子孔裏哼了一聲,“我奉大明天朝聖天子之命,前來祭拜去世的倭國老王。作為老倭王之子,卻不親迎至大門之外,實在不守人子之孝道,不尊宗主國之威嚴。”原來他在計較人家禮數不周,沒有親自到門口去迎接他。
倭王再次尷尬的笑了笑,“貴使請坐,坐下之後,我們有事再商量。”也不知道這家夥會不會說漢語,兩邊的翻譯哇啦哇啦直嘟囔,不過這是有關兩國邦交的大事,有翻譯在旁邊也是禮儀的一部分。
尤鬆的眼睛終於從天花板上放了下來,他第一眼竟然沒看倭王,而是先看了一眼董宇,一副請示的意思,眼見董宇臉上沒有什麼特別的表情,才哼了一聲,不情不怨的對倭王拱了一下手。不過他那請示的一眼也很正常,畢竟董宇才是這次出使的大使,雖然人家不具體負責祭拜的事,那也是他名義上的上司,請示一下總沒錯的。
倭王顯然也研究過大明朝的官服,從衣服上就知道董宇的官銜品級,知道這位就是這支使者隊伍真正的當家人,趕緊對董宇伸手讓座。董宇當然不會和他客氣,找了一個看上去最舒服的位置,一屁股坐了下去。這個位置剛才可是坐得有人的,那位顯然也是倭國的什麼大臣之類的,有資格陪倭王會見大明使者的,肯定不會是無名之輩。倭王起來的時候,這貨也跟著站起來了,倭王還沒坐下,他當然也沒敢坐,可是董宇在他的位置一坐下來,這位就尷尬了,他沒位置了!
倭王表示理解的笑了笑,和他這位大臣小聲說了幾句什麼,董宇身邊的那個翻譯耳朵還挺靈,居然聽見並翻譯了出來:“大明和咱們的禮儀不一樣,你再找個位置坐下吧。”
禮儀不一樣嗎?董宇心裏暗哼一聲,不過也沒多說,現在來是盡友國之情來的,沒必要為了一句模棱兩可的話置氣。大龍等人也沒用人讓,各自找位置坐下。胡玲拉了張凳子,坐在董宇的側後方,她今天出來穿的是一身男式軍服,臉龐雖然精致,由於戴著帽子的緣故,倒也沒太引人注意。
眾人都坐好之後,倭王首先講話了,畢竟這是在他的地盤,身為主人當然要盡量掌握話語權,先出聲發言,也是掌握主動的一種方式嘛。“本王感謝大明皇帝,派遣貴使前來吊念我的父親,這是我國人民的榮幸。”對人家來吊祭自家過世的老人,應該有的感謝話,這位倭王源義持倒是說出來了,不過接下來他的話就不是那麼的和諧了,“聽聞貴使在數月之前就已經登陸我國了,在這幾個月的時間內,貴國的軍隊強行攻占了我國的臨海城、福岡城、大阪城,三座大城,殺傷我國軍民數萬之眾,難道大明想要與我國開戰嗎?即便開展,也沒有你們這樣不宣而戰的吧?如此行為,與海盜匪類又有什麼區別?想不到一向以禮儀之邦自稱的大明朝,也會行如此匪盜之行,真是讓人寒心。你們的太祖皇帝當初還說要與我國永世修好,難道你們這麼快就忘記你們先皇的遺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