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阮姓在當地華人中還真有,至於花姓,倒沒人聽說過。董宇心裏雖然有了些許安慰,但自己也知道,這兩姓人家肯定是和那兩位英雄掛不上半點邊的。原因就是,李姓在中國本就是大姓,這暹羅有那麼多華人,中間處幾家姓李的,那還不是很正常的嘛。
其實,古代中國強盛的時候,周邊諸小國有很多人都是模仿我國姓氏,給自己家族冠上姓氏的。當然這種現象在近代就消失了,就好像現代的某些年輕人都喜歡給自己取個英文名字一樣,並不是那名字就真的好聽,隻是大洋彼岸有個說英語的國家太強大了,我們就認為他們的一切都是好的,連月亮也比我們的圓。攀附強者、追求時髦是人之共性罷了。當然,我並不是說這樣不好,隻是筆者本人不喜歡而已。
扯遠了,我們接著說董宇。既然有人自稱自己是華夏大姓姓張、姓李、姓王的後代,那身為華夏商會會長,並且骨子裏隱隱帶有一絲大中華主義的董會長,當然是不介意和這些所謂的同鄉親近親近的。
身在異鄉為異客。這些華僑雖然有的已經在當地生活了幾代人了,在日常生活中,和身為當地人種的土生土長的暹羅人仍然有些隔閡,這種疏離感並不是在一起生活時間的長短所能消融的,那是一種流動在血液中、存在於靈魂中的不一樣的感覺。
董宇從他們的眼睛裏就能看出來,這些人的眼睛深處藏著一絲寂寞,和見到自己的欣喜形成鮮明的對比。
董宇是個愛湊熱鬧的人,鄭和要往王城會見暹羅國王,他豈有不跟著瞧瞧熱鬧的理由。這些來套關係的華僑大部分也都住在王城,本來就是想請董宇一起到王城去的,既然董宇要跟著鄭和一起到王城,那他們當然也樂意陪同。
離了港口,一路上人煙漸多。路兩邊時不時的能見到當地居民的房屋,這些民居都是些木製的小樓。這裏不分男女,統統穿著長衫,男子頭上纏著白色包頭布,女人梳著發髻。見到這支浩大的隊伍,紛紛停下腳步站在路邊指指點點。
遠遠的有一大隊人馬從對麵迎了過來,最前麵是一頭大象,象被上吊樓裏坐著有人。雙方人馬接觸之後,自有人上前接洽。跟在身邊的當地華僑李全林向董宇介紹說,那騎象前來的就是暹羅國王。
這國王乘象出門,蠻威風的嘛。董宇又在腦子裏幻想自己騎大象的場麵了。暹羅國王倒是把自己的位置擺的很正,老早的就下了象背,這人赤著上身,下麵圍著一條絲織花手巾,腰間束著一大塊絲綢,頭上纏布,身後有人手裏持著金把大傘,大概是這國王的儀仗吧。鄭和被大群官員簇擁著走到前麵,雙方一介紹,那國王趕緊翻身拜倒,口稱外臣,顯示出了對天朝使者的尊敬。接著雙方客氣一番,鄭和就隨著國王趕奔暹羅王宮。
董宇當然不願意到他王宮裏去參觀,這一路上參觀的王宮也有好幾座了,也沒什麼好看的嘛,還不如在大街上隨便轉轉,看看這異域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