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飄飄蕩蕩的傳了出去,雖然有海浪聲減弱了聲音的力度,但是由於董會長這聲是運足中氣喊出去的,仍是在空蕩蕩的海麵上傳出老遠去。鯨魚們大概是聽到了董會長的喊聲,也可能是看到了船舷上的空魚簍,董會長喊過之後,再也沒有鯨魚往大商會號邊上湊這來要魚吃了。
海麵上的表演又持續了半個多時辰之後,鯨魚們慢慢停止了演出,隨著海麵上掀起的一片巨浪,鯨群向遠處快速遊走了,大概是它們發現了愛吃的魚群,去進餐了吧!那兩簍鮮魚,也頂多相當於我們人類磕了幾個瓜子,不多的幾個瓜子,當然不能當正餐,光看它們那體型就知道它們的飯量,這幫大塊頭可是會長大人養不起的!
鯨魚已經走了,寶船隊又恢複了高速行駛。董宇一屁股坐在甲板上,鳳嬌不知什麼時候湊過來,拿著一條絲帕給他細心的擦拭著額頭上的汗珠。這裏的緯度太低,晴天的時候,甲板上的溫度還是很高的。
一直到兩天後,遠處還能看見鯨魚透氣噴出的水柱。這群鯨魚好像是隨著寶船隊遷移了!雖然不知道鯨魚是不是和陸地上的動物一樣有領地和疆界,但是它們也不應該真的是以整個大海作為家吧?如果不是這樣,那是不是隻有一個解釋,這群大家夥打算一直跟著董宇呢?拿自己是不是也算變相的有了一群海族的朋友呢?這個逆天的想法一冒出,我們的會長大人當場興奮的昏厥了半秒鍾。
算了,既然沒辦法和它們對話,這件事就隻當他沒發生吧。以後每天早上和晚上的天亮後和天黑前,董宇都會習慣性的站在甲板上眺望遠方,看看那群鯨魚還在不在。果然不負董會長的期盼,到暹羅的一路二十幾天,遠處數裏外,一直都能看見鯨魚的存在。
遠遠地看見了海岸線,暹羅終於要到了!這裏這裏不是海濱平原,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山地,岸邊一顆顆高大的椰子樹隨風搖擺。登陸的明軍照例受到了當地人的圍觀。當地人膚色微黑,頭纏白布,身上穿的長袍,式樣和大明很有幾分相似。
暹羅一圈是山,中間平地,就好像是大山給他們做了個天然的城池一樣。
寶船隊如此大規模的登陸,自然引起了當地政府的高度關注,就在明軍登陸進行當中,就有暹羅官員前來接洽。當聽說是正使總兵官奉大明天子之命,巡察西洋到此,馬上就有人飛馬報知暹羅國王。
鄭和率領數千親軍,由暹羅官員陪同,前往都城會晤暹羅國王。當地也有不少旅居此處的華人華僑,知道朝廷派大員到此,一個個自是興奮莫名,除少數自覺身份高貴的主動要求聖使接見的,大部分都來找寶船隊的隨行人員以及部隊軍官,要求充當向導,或者尋找隨行商隊要求進行商業上的合作。
董宇的華夏上會無疑是寶船隊隨行商船中的佼佼者,前來找他交涉的當地華人自是不少。其實在闍婆初遇鄭和寶船隊時,華夏商會在寶船隊隨行商人中還真不算什麼,隻是隨著這一路不停的與鄭和接觸,以及幫了鄭和幾次忙,或者說為大明舟師、朝廷立了幾次功之後,華夏商會艦隊在寶船隊中受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現在已經有不少軍隊將領以及使者團隊的官員,都和董會長相交甚密,這官商官商,有官既有商,何況在如此情況下,船隊中的商人全指望舟師中的官員、軍隊庇護,董宇和他們的關係處的好,地位自然就高,現在已經隱隱有成為隨行第一商的趨勢了。
麵對這些熱情的當地華僑,雖然華夏商會此行的商業目的早已經完成了,董宇也不會拒絕和這些人交流一下感情,成為未來的商業夥伴。
董宇很早的時候曾經看過一本叫《水滸後傳》的書,上麵說的是水泊梁山後續的故事。那本書上講到,梁山泊混江龍李俊率領梁山上的殘存將領,阮小七、樂和等人,以及小李廣花容的兒子花逢春反出登州,坐海船來到暹羅異地稱王的故事。雖然知道這是家的杜撰,包括《水滸傳》都是施耐庵自己編出來的,何況不知名的後傳,混江龍李俊曆史上有沒有這個人還在兩說。可到底是心裏的對前世的一個掛念,以前沒機會到這兒也就算了,現在既然來了,當然要考證一番,就像有人到所謂的花果山,考證孫悟空到底是從那塊石頭裏蹦出來一樣,僅僅是興之所至罷了。 董會長既然有交談的欲望,前來接洽的當地華商當然更是要盡力回答,如果能和董會長談的融洽,做成幾樁生意的幾率當然也要加大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