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歐陽永好這一次突然持強硬態度的原因,秦有益個人的分析和譚無忌想到的基本上一致。秦有益也認為,從這一次開始,歐陽永好可能會完全改變他之前在麗春展示出的柔弱風格,在待人處事上將會變得強硬起來。秦有益清楚,如果真是這樣,那麼自己和歐陽永好之間就很容易直接產生衝突。秦有益心裏分析,之前歐陽永好之所以一直表現得非常軟弱,甚至讓人感覺他完全沒有主見,是因為他知道自己還是一個代理市長,並且在麗春老百姓的心目中也是一個對基層情況不熟,缺乏基層工作經驗的人,擔心在人代會上的選舉中出問題,所以就一直低調示弱。現在他已經正式當選為麗春市長了,不需要再擔心選舉出問題,因此就開始變得強硬起來。
秦有益也清楚,如果歐陽永好真的從此以後事事都強硬起來,那麼自己可能就會非常難受。而如果歐陽永好真是一個報複心特別強的人,那麼自己就更會難受。歐陽永好到麗春後,秦有益對他一直秉持著不配合的態度,秦有益相信自己的這種態度歐陽永好肯定也是感受到了的。從這一次可以說是他的一次強力反擊的態度來看,以後他肯定會處處和自己對著幹,並利用他的市長職務打壓自己。
自從當了領導後,不管是在縣級領導崗位上還是在現在的副廳級領導崗位上,秦有益覺得自己都是順風順水,得心應手,還沒有遇到過強有力的對手。王未明當市長時雖然非常強勢,但秦有益覺得自己沒有出現過不得不低頭認輸的事。現在,秦有益覺得自己的底氣更足,不光是隨著在麗春任職時間的延長,自己在麗春的威望越來越高,特別是通過這次換屆,在麗春各個層麵都布局了自己圈子裏的人,秦有益相信隻要自己招手一呼,響應自己的人不敢說應者雲集,但至少也不會孤立無援。如此想來,秦有益就覺得如果歐陽永好真要和自己過不去,自己何不就和他鬥一下,看誰能夠最後在麗春站住腳。
秦有益這個時候的頭腦裏充滿了鬥爭的意識,他完全沒有想到“和則兩利,鬥則兩傷”這話的道理,自認為自己在麗春的力量遠比歐陽永好的力量強大,和歐陽永好鬥,勝負完全不在話下。
當一個人在頭腦中充滿鬥爭意識時,看什麼都會覺得充滿戾氣。
“五人小組”會上的爭議很快就傳了出去。一時間,麗春社會上就傳得沸沸揚揚,說什麼的都有。但有一個傳說傳得最為傳神,說是歐陽永好在會上大怒,喝斥秦有益,說秦有益隻以自己的圈子為重,不為麗春老百姓的利益著想。提出調整市交通局局長的意見,表麵上是為了懲誡在防範群體性上訪上做工作不力的人,實際上完全是為了排擠自己圈子外的人。因為痛恨秦有益的這種做法,以至於歐陽永好市長在會場上都氣得差點當場暈過去。
社會上的傳言當然隻能當笑話聽,而不能當真。但社會上的傳言雖然不能當真,卻折射出老百姓的喜怒愛恨。老百姓都非常喜歡“包青天”式的人物,特別是包青天不畏權貴,大義滅親,敢鍘皇親國戚的壯舉,更是為老百姓所津津樂道。實際上,有關包公的故事不少都是後人根據民間百姓的喜愛,賦予到包公身上的。而人們之所以會賦予他這些人們喜聞樂見的判案故事,就是因為人們希望能夠有包青天這樣的人物,能夠鐵麵無私,秉公執法,為老百姓伸張正義。
現在麗春社會上到處傳說歐陽永好怒斥秦有益的事,也是麗春老百姓對麗春官場上一些不正常現象的間接聲討。
社會上的傳言自然也傳到了秦有益的耳朵裏。他聽了後自然非常氣憤。但氣憤歸氣憤,民間的傳說誰也奈何不了。
社會流言的出現,激化了秦有益和歐陽永好之間的矛盾。秦有益知道,既然自己的形象在社會上已經成了負麵,即使自己改變對歐陽永好的態度,也改變不了自己在老百姓心目中形成的印象,雖然秦有益無法懷疑是歐陽永好支使人在社會上去傳播的這種流言,但這些流言卻堅定了他與歐陽永好不合作的決心。
而秦有益要求作為政法委書記的沈天浩要堅決查處這種有損領導形象和班子團結的謠言,目的隻是為了表明他自己對這件事的態度是深惡痛絕。秦有益心裏清楚,對社會上流傳的謠言,查是查不出任何名堂的,相反隻會鬧得更加沸沸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