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枳北橘南”(2 / 2)

歐陽永好感覺得到常務副市長諶建新明顯對自己的到任不滿意,對自己顯得冷漠淡然,基本上沒有主動問過自己在麗春的情況,就是自己主動和他說事情商量問題,諶建新也是不冷不熱。對於諶建新的這種表現,歐陽永好覺得可以理解,畢竟自己到麗春之前,諶建新主持市政府工作,自己到位後,他也就失去了主持的機會。歐陽永好知道,對於這種情況,任誰都會有想法。

雖然通過接觸,歐陽永好對自己到麗春後經常接觸的人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但他也並沒有對這些初步認識的人去做特別的琢磨。他在心裏牢牢記住了自己要離開京城時,國家發展戰略部領導對他的告誡,這位部領導希望歐陽永好到基層後一定要多琢磨事,少琢磨人。部長說多琢磨事,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做得更有成效。但如果總是琢磨人,就會使自己不知所措,勞神費心,會使自己過得更累。因為人是琢磨不透的,隻會越琢磨越困惑。當時聽了部領導的這段話後,歐陽永好的印象就特別深刻,覺得部領導的這段話講得非常富有哲理。

能夠在四十多歲就在中央國家機關擔任司局長職務,說明歐陽永好無論是智商還是情商,都是不低的。要知道,雖然司局長在中央國家機關來講隻是中層幹部,但這個中層幹部的概念與地方部門中層幹部的概念完全不一樣。中央國家機關的幹部都是來自全國各地,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可以說是人中龍鳳,極頂聰明、極富才幹。我們可以想象,全國有將近十四億人口,但在中央機關工作的幹部有多少?就算十萬人,那也是將近十四萬分之一呐,更何況可能還不止這個比例。僅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知道,能夠進入到中央國家機關的人都是一些什麼樣的人。可以他們都是優中選優,強中選強的結果。沒有極高能力和水平,是不可能進到中央國家機關的,就是進去了,要想呆下去也非常不容易。

在矮子裏麵選高子很容易,但是在高子裏麵選高子,那可就非常不容易了。在大家都是高個子時,那就不是憑個子取勝,而是要靠其他因素取勝了。

對於有才能的人來說,很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恃才傲物,自高自大,目空一切。而歐陽永好在國家發展戰略部裏,則不僅是工作表現出色,與人相處也非常得體,有著良好的口碑。也正因為如此,才能夠可以說是非常順利地一步一步升職,最後在國家發展戰略部工作不到二十年,就擔任了司長職務。這在中央國家機關來講,是非常不錯的了。

有句古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歐陽永好在中央國家機關工作養成的為人處事習慣,並不會因為到麗春工作,自己雖然刻意注意就改變。歐陽永好秉持他在中央國家機關工作時形成的原則,到了麗春後也仍然堅持這種原則,他本以為自己的這種為人處事原則無論走到哪裏都應該是不會有什麼不被接受或者是會被人利用,因而到了麗春後可以說他在心理上完全沒有設防,仍然是本著以人為善,待人以真,處事以誠,他完全沒有想到在麗春會有人因為不滿自己的到任而利用了自己以誠待人、以真處事的這一原則,將自己的真意當成了無能,將自己的真心當成了軟弱,進而被別人用心的人利用。

歐陽永好的這種單純的想法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雖然主要問題不在他本人身上,但也和他不了解基層情況,不善於和基層的一些人打交道有一定的關係。“桔生淮南為橘,生於淮北為枳”,不能講歐陽永好秉持他在中央國家機關形成的為人處事原則不對,但到了基層後,在有些問題上如果不善於適應,不會變通,就可能會不適應一些特定的環境。歐陽永好在這個問題上的情況實際上就是這樣——有些太拘泥於習慣。

“桔生淮南為橘,生於淮北為枳”,並不是品種變了,而是桔這種植物所處的環境變了。好的環境可以讓壞人變人,也可以讓好人更好。壞的環境不僅可能讓壞人更壞,還可能讓好人也變壞。“孟母三遷”的故事想來人人都知道,孟母之所以要三遷,就是為了為孟子尋找一個好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