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自暴矛盾
接完龔光輝的電話,譚無忌不得不把思想轉移到王未明的車禍問題上來。王未明車禍去世已經一個多月了,在這一個多月時間裏,雖然他也過問過一兩次有關車禍調查的情況,但無論是苟益橋還是池長才,都隻是說正在調查,因為有些細節還需要深入調查,還不能形成最終結論調查結果。苟益橋兩次都對譚無忌說,從目前所掌握的情況來看,這次車禍就是一次正常的車禍。
聽了苟益橋和池長才的話,譚無忌也沒有再具體詳細過問。說實在的,他從內心裏也不相信楚新生說的車禍後麵有陰謀這話。譚無忌之所以不相信這話是真的,是因為一方麵他覺得這可能本身就是一起正常的車禍,楚新生說車禍後麵有陰謀,完全是因為他聽到王未明車禍去世的消息後,由於受強烈刺激內心裏產生的一種心理自慰行為而出現的一種逃避承認現實的心理避險行為,因而譚無忌也就沒有把楚新生說的話當成一回事。另一方麵,在譚無忌的內心裏,也有一種不希望出現車禍背後有陰謀的情況,畢竟,如果車禍後麵真有陰謀的話,對他來講,是一件徹頭徹尾的壞事。因而,在譚無忌的內心裏,同樣有一種心理避險的意識,不願意過多去過問這件事。但現在看來,譚無忌不願意把車禍當成一回事,但楚新生卻把它很當成一回事,親自到省委組織部部長那裏去討說法。如果再過一段時間還沒有說法,楚新生完全可能直接去找省委書記要說法。想到這,譚無忌又不得不對這個問題加以重視,希望調查組盡快對車禍的調查形成結論,以便對省委有一個交待,對楚新生有一個交待。
譚無忌再一次打電話給苟益橋,了解車禍調查的具體進展情況。苟益橋自己當然也希望車禍調查能夠有一個結論,以盡快了結這件事。因為這件事也是他自己內心裏的一個隱憂,說不定這件事就會使他身敗名裂,陷入萬劫不複的深淵。
苟益橋接到譚無忌的電話,很快在頭腦裏梳理了一下自己掌握的車禍調查進展情況,字斟句酌地對譚無忌說道:“譚書記,我覺得王市長的那個車禍調查現在應該可以作結論了。實際上,從目前我們掌握的情況來看,就目前調查所掌握到的證據來看,不能下車禍後麵有陰謀這樣的結論。在證據不充分的情況下,如果一定要往這方麵去思考,我覺得就會出現不實事求是的問題,甚至製造出冤假錯案來。”
聽了苟益橋的話,譚無忌在內心裏非常認同,但他也不能僅僅憑苟益橋一個人的意見就做出決定,必須全麵聽取一下調查組對車禍調查的情況彙報,然後綜合調查組集體的意見,對調查做出最後結論。
“這樣吧!益橋,明天上午召開一次調查組成員會議,我們集體聽了次調查情況彙報。”譚無忌說。譚無忌也希望通過會議討論的形式,讓這件事盡快有個結果。
譚無忌決定要通過開會討論的形式確定車禍調查的結果,苟益橋當然不會有意見。不過,市委書記決定了,他即使有意見也不起作用,更何況苟益橋覺得也隻能這樣,才會使車禍調查結論更具有權威性。
苟益橋接完譚無忌的電話後,便給苗左江聯係,要和苗左江到他的辦公室來,一起就王未明車禍的調查情況及調查結論統一口徑,形成共識。苟益橋清楚,在這個問題上,必須這樣做,如果他和苗左江之間的口徑不統一,那麼在調查組的成員那裏,也容易形成不同意見。苟益橋相信,隻要調查組最後的意見統一,並且在調查中收集到的相關證據能夠形成證據鏈,也就不怕以後有人對車禍調查置疑。
苗左江與苟益橋之間,可以說已經形成為了一種利益共同體。為了和池長才相抗衡,兩人由原來相互之間暗地裏的競爭變成了現在明裏的相互配合合作,兩人都認為,隻有這樣才能形成共同的力量和池長才抗衡。當然,苗左江和苟益橋明裏相互配合合作的目的是不能為外人道的。
兩人之所以會形成這種共識,是因為兩人對池長才都有一個共同認識:那就是他們兩人都認為池長才造成了對他們的利益損害。苟益橋認為池長才作為政府副市長,分割了自己的權力。而苗左江則認為池長才占據了本該屬於自己的位置。
在王未明車禍調查中,苟益橋和苗左江都清楚,池長才作為市公安局局長,和他們一樣,都對車禍的調查有直接過問權。他們擔心池長才插手、過問車禍調查後,會形成對自己不利的結果。因此,迫切需要兩人統一口徑,形成共識,以對抗在池長才那裏可能形成的不利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