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9章 節塵埃落定(1 / 1)

這是一個傍晚時分,柴墨白站在月半彎的陽台,看著天邊的夕陽緩緩的沉下去,像是怕孤獨的人勾起無限的離愁,悄悄地安靜的離去。

不知站了多久,夕陽最後一絲微弱的光芒也消失得無影無蹤,柴墨白靈魂脫殼一般眼神變得迷離,他仿佛又看到了坐在山坡上的那一抹身影,她靜靜的望著海的方向,也許在她的心裏,隔海相望著大洋彼岸寄托著她對自己的思念,其實她並不知道,在美國治療的那段時間,海平線的這端他也正在遙望遠方,或許他們的目光,交彙在浩瀚的海空之上,隻是彼此看不見對方,他每每幻想起和她重見,內心就會澎拜不已,但是真見以後,卻又出奇的平靜,他理解她的憂傷,他不會再去打擾她的平靜,他想讓她遠離傷害,得到安定和幸福,看著她從痛苦的深淵走出,他倍感欣慰,時間會衝淡悲傷,若幹年後她自然就解脫了。

他掌握了她的習慣,她什麼時間上班,什麼時間下班,什麼時間來山坡靜思,什麼時間離開,他都了如指掌,每次在她離開之後他才會從暗影處走出,然後循著她的足跡感受著她的心情,她果然找到了心靈開脫的聖地,這裏放眼望去是碧海藍天,收入眼簾的是山高水低,無形中給人勇氣和力量。

他慶幸她能在另一種境界裏重生,她和他經曆了生死之戀,他謝謝她的愛,謝謝她在最艱難的日子給予他的溫暖,當他離開時,她能擁有新的生活,他才能走得安心。目送著她離開,情緒莫名的平靜,現在的結局,並不是他的初衷,但事情發展到這個尷尬境地,或許現在就是最好的結局,他和她的宿緣太淺,天命如此,這輩子注定匆匆一見匆匆而散!

他希望她能好好的愛惜自己,如果遇到下一個因緣能敞開心扉接受,好好享受本應屬於她的快樂,她若幸福,他便幸福。

坐在還留有她餘溫的位置,他把視線再次投向大海,感覺心和一種空靈的光芒碰撞出火花,就像一直漂泊著的靈魂找到了它棲息的地方,他看到了此生要去的方向,就在那裏,一個可以渡他生死的地方……

沒錯,那就是他的歸宿,當塵埃落定,他開始部署最後想要完成的心願,他希望她能由此感受到他對她的愛已然是另一種永恒……

黑的夜被江岸的燈光照明,柴墨白慢慢收攏目光,深邃的眸底閃出一種空靜而不可捉摸的光芒,他轉身回到屋,環顧每一個曾經熟悉的角落,房間內她留下的氤氳,走後氣味依然彌留,他在心裏默語,這世上總有一個地方,是我們最後的歸宿,放手不是拋棄,也不是厭世,而是生命的又一次新生。

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等待死亡,他曾經幻想過很多種自己死去的方式,最讓他心痛的就是被眾人矚目,瞻仰他的病容,折磨著自己也折磨著別人,他終日思考,轉移心境,終於悟到了一切苦樂,隨景所遷,以持戒清淨自心,以布施解脫自心。

當他向母親和妹妹坦露實情時,母親幾度昏厥,她沒想到終日不見兒子的人影,原來隱瞞著她在治病,日思夜盼,相見之日卻是分別之際,雖然她也是個虔誠的佛教徒,但是她絕不同意唯一的兒子遠離塵俗,遁入空門,即便是病入膏盲,也還可以親眼看著照料兒子,總比去那個地方強,她寧願接受兒子病重的事實,也不接受他斬斷世情,芒鞋布衲。

母親捶胸頓足哭鬧著不同意,柴墨白推心置腹的勸說,他告訴母親,自己的生命屈指可數,痛苦和煩惱會源源不斷,與其在煎熬中度日,不如把生命的餘溫散熱到另一種追求,獲得心靈的篤定和超然,學佛能讓人從中徹悟人生的根本,唯有經過佛法靜心修行才能讓自己精神無痛苦的解脫。他還告訴母親,學佛是為更有意義的生活下去,而不是放棄人生,是另一種境界的追求,當真正的接觸了佛教人生的真諦之後,對待生死的心態會大不同,人在一種信仰中會尋找到自己精神寄托,精神有了支撐生存的信念也愈加強烈,他希望生命在最後一刻修得禪心,也恰恰證實了生命之美的意義,他想在生命的末端體麵的離開,而不是禿廢的等待死亡的召喚。

柴墨白一番肺腑之言,入理切情,母親的情緒才緩和平靜下來,她和柴溪仔細商討之後,縱然是傷心欲絕,最終還是選擇了尊重他的意願。

讓柴墨白欣慰的是柴溪和子全現在都可以獨當一麵,有顧城和耿連海的輔助,他很放心。當一切後顧之憂安排妥當,他在家又陪了母親數日,在一個溫暖的午後,隻攜帶了幾件衣服和日常用品,悄悄的離開了家,踏上了他的吃齋念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