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正式的安排使呂後得以行使攝政的大權,負責國家大事。她有權頒布詔令,考古發掘不久發現一方用來表示她批準這類文件的禦璽。這方禦璽旨在象征帝皇的威嚴,玉質,上麵刻有皇帝專用的文字。
呂後克製住自己,不作自行宣布為女皇的安排。她的做法在後漢時期和以後中國的王朝幾次被一個皇後所把持時被人仿效。
可是她擁有無可爭辯的權利。她立自己家族的四名成員為王,違背了她與高帝和他的支持者之間的誓言;她還提升她的六名親屬為侯,並任命其他親屬為將軍。這樣,她就能確保她能指揮駐紮在長安的軍隊。
但在遠地,她就沒有那麼大的力量了。她的部隊未能阻止匈奴進入中國的領土。在公元前182至前181年,他們入侵隴西郡(甘肅南部),次年,他們抓走了2000人。同時,南方的南越王利用了中國的明顯的弱點。
為了試圖抑製其王國的發展,中國政府禁止向南越出口某些有特別價值的物品,如鐵製品。南越王被這種歧視行動所激怒,於公元前183年稱南武帝,以此暗示他與中國的君主處於平等的地位。兩年後,他入侵長沙國境內的漢朝領土。
呂後死於公元前180年,但死前留下了臨終詔書,命她家屬的兩名成員擔任最高的職務:相國和上將軍。呂氏家族的成員受到這些任命的鼓勵,決定爭取消滅劉氏皇室。但是他們的野心被遏製了。
高帝仍留有三名擁有楚國、淮南國和代國的後裔;這些人能夠爭取其他親戚與其忠誠尚未被呂後和她的親族收買的那些政治家的支持。高帝之孫齊王帶頭行動。在向其他王國的夥伴求助後,他率領自己的部隊向長安進軍;由於他們協同行動,呂氏家族被消滅。
周勃為何除掉呂氏家族,真的是為了不負劉邦囑托嗎
周勃為何除掉呂氏家族,真的是為了不負劉邦囑托嗎?
周勃是西漢的開國功臣,很早就跟隨劉邦反抗秦朝,最後論功行賞,被封為大將軍,武威侯。劉邦建立了漢朝之後,雖然封賞了很多功臣,但是他猜忌心太重,對於異姓王十分的忌憚,害怕他們權力過大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因此殘殺了很多的功臣,不如大將韓信。
但是對於周勃,劉邦始終都是深信不疑的。可能是因為周勃這個人性格太好,周勃比較醇厚,不懂得勾心鬥角,也不愛跟人打交道,可以說,他雖然行軍打仗很有能耐,但是他其實是個很老實的人。
做事做人都比較耿直,不會耍心眼。劉邦最喜歡的就是他這一點,劉邦本身就不喜歡文人,認為文人心眼太多,他有什麼說什麼。劉邦本身就不喜歡儒生,而周勃也不喜歡,這一點跟劉邦不謀而合。
他們認為,儒生做事說話喜歡賣弄技巧,拐彎抹角,而且大多數都很有野心。周勃雖然性格直爽,但是這也是他最大的缺點,據說有一次,漢文帝跟他討論政治方麵的問題,他都回答不上來,記得一身一身的出汗。
回來他就埋怨,陳平平時不教他怎麼對付這些事情。陳平沒有理睬他,他又氣又尷尬,隻好辭掉了自己的丞相之位,回家隱居了。劉邦去世之後,大權落到了呂後的手中。
呂後很有野心,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甚至要違背劉邦的約定,要將自己家族的後代立為新的皇位繼承人。
劉盈去世之後,呂後打算將諸呂封為新皇帝,但是遭到了大臣們的反對,呂後去世之後,諸呂開始叛亂,為了除掉諸呂等人。周勃跟陳平聯手,很快就將呂氏家族的勢力消滅了。
由此可見,周勃確實是個忠於劉邦的忠臣。不過周勃的結局不是很好,他辭官回家後,因為害怕被殺,經常穿著鎧甲見人。
漢文帝以為他是要造反,就把他抓了起來,幸虧有太後求情,他才免於一死,最後回到了自己的家中直到孝文帝十一年才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