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6章 一個宮妃的命運(11)(2 / 3)

自己舍身為漢在楚營中受盡屈辱換回來的卻是這樣的結果,是誰都不能甘願的接受吧,於是呂後開始想辦法為自己和兒子謀出路。

在當時呂後已經年老色衰,而戚夫人卻正值美貌又能歌善舞的,從這方麵上呂後就沒有勝算。

自古都是嫡長子成為太子,如果劉邦有這樣的想法,那就意味著他已經有心思想廢除自己讓戚夫人做正妻。

戚夫人不僅是像讓自己的兒子當太子,她仗著皇帝的喜歡想自己做到正妻的位置。

這可是犯了呂後的大忌,於是呂後在隱忍多年之後終於出手,呂後對於國家的貢獻以及多年來為劉邦的奉獻前朝的老臣們都是看在眼裏的。

於是呂後使用手段兒子也爭氣取得了老臣們的支持,劉邦在看到沒有希望之後就放棄了廢太子的想法。

在劉邦去世之後呂後掌握了權力,於是戚夫人的好日子到頭了。

不過最開始的時候她隻是把戚夫人的頭發剃光了穿上囚衣去永巷,隻不過戚夫人沒有善罷甘休,她再一次的挑戰呂後的底線,於是呂後就連她和她兒子斬草除根了。

戚夫人最後有這樣的結果都是自己蠢笨帶來的,也不能怪呂後的嫉妒。

如今如意失蹤幾年就沒有找到了,她有病懨懨的。呂後根本就不理會這個人了,別人沒有搶奪利用的江山,呂雉當然的要做好人了。

劉邦一死這一世的呂雉就大開恩惠之門。

劉邦的庶子也不少,呂雉就趕緊的把他們分封出去。

秦朝立國,不施仁政,以致天下群起而伐之,最終以基層亭長出身的劉邦取得勝利,建立大漢王朝,在後來劉邦與大臣討論成功的原因時,說自己因為謀略有張良、安定後勤有蕭何、領兵打仗有韓信。可是劉邦卻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物,那就是後來的呂後,可在劉邦去世後,呂後卻大肆封呂姓子弟為王,可卻並沒有去爭搶漢朝天下,原因是什麼呢?

劉邦

後來看史記記載與相關時期的曆史評論,發現了其中的一些端倪,原來呂後封呂姓王,竟然是為了大漢王朝的穩定。

其一、漢朝天子取天下前的身份地位與前朝的差異所逼

從周朝開始,稱王天下的氏族無一不是自古為諸侯將相者,身份地位本就高貴,有著自己的忠誠勢力。

而秦末時候,天下百姓與六國氏族群起而攻之,最後劉邦戰勝原來的諸侯勢力,取得天下。

可在之前,劉邦最高的身份地位也僅僅是一個不入流的亭長,身份地位有時還不如與其一起打天下的某些人,這就為帝位的不穩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劉邦在位時,還可以很好地穩定天下,可一旦繼位者出現一點不英明舉動,其他人都可以很心安理得的奪去漢朝天下。

他們心裏或許就一直有著一個想法,你劉邦可以做皇帝,我們之前身份相似,我推翻你,我也一樣可以稱帝做王。

所以呂後在劉邦去世後,大肆加封呂姓王,就是為了培植勢力,鞏固漢朝帝位。

繼位者心性懦弱,無法掌管大局

劉邦去世後,漢惠帝劉盈繼位,劉盈此人,既沒有劉邦的心狠手辣,也沒有呂後的果斷剛毅,甚至還有點婦人之仁,這樣的皇帝,在開國初期,打天下元老尚在之時,帝位是很不安全的。

因此呂後在打壓外姓王以後,開始封了四個劉姓王,又加封了三個呂姓王,以此來控製全國主要勢力,以此拱衛京都。

從眾多曆史典籍中看,呂後雖然一直給人是一種最毒婦人心的形象,可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呂後所做的一切更多是為了漢朝天下的穩定而努力的。

不是沒錯呂後無錯,可是呂雉在一方麵上稱得上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

劉邦去世後季布一句話拯救了整個漢朝,呂雉第一次向別人低頭

漢族皇帝劉邦去世之後,他的夫人呂雉執掌了朝政,北方匈奴得知劉邦去世之後,立馬寫了一封信給呂雉,其實這封信隻是表麵看似一封求婚信而已,假如沒有季布,亦或是呂雉稍微衝動一點,或許漢朝就葬送在呂雉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