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後,周昌和1十歲的趙王如意離開長安去趙國上任,前來送行的戚夫人早成了淚人,強支病體前來送行的劉邦也是老淚縱橫。
送走了如意,戚夫人痛哭不止。劉邦安慰道:“朕這是為你好啊。兒子在外有自己的軍隊,誰能動他!隻要他活著,誰又敢動你!”
望著自己的愛姬仍哭個不停,劉邦接著說道:“你不必悲傷,須知人生有命。來,你為我跳一段楚舞,我為你唱一曲吧。”
於是,在戚夫人飄揚翠袖的陪伴下,劉邦借酒敲築歌起了他的第二首名作:
鴻鵠高飛,一舉千裏。羽翮已就,橫絕四海。
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繒繳,向安所施!
歌詞的大意就是,鴻鵠的羽翼已經長成了,可以一飛千裏,雖有網羅,也無能為力啊!他接連唱了四次,音調淒愴。戚夫人聽著更是悲從中來,不覺泣下如雨。
幾年後,戚夫人的大靠山劉邦駕崩,呂後開始了她的政治報複。
她掌權後第一件事就是令人把戚夫人抓起來,剃光她的秀發,給她穿上用紅土染就的囚衣,戴上冰冷的鐵枷,關在永春巷的特別監獄裏去搗米。
客觀地說,戚夫人作為挑起政治鬥爭者的始作俑者,這是應付的代價,如果戚夫人贏了,呂後估計也好過不到哪兒去。
如果戚夫人這個時候懂得隱忍,她很可能就在這樣的勞動改造中了其餘生,慘是慘點,但至少生命無虞。隻要命還在,就有翻身的機會。
可是她卻愚蠢地唱了一首要了自己和兒子命的歌:
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去三千裏,當誰使告汝?
這首歌明顯是讓兒子劉如意來給她報仇。
呂後本來應該沒想拿十幾歲的如意怎麼樣,但聽到戚夫人這首歌後就不得不小心了。
她連續三次召劉如意進京,周昌知道呂後不懷好意,每次都以趙王有病相推辭,不讓趙王進京。呂後拿周昌沒辦法,於是使出調虎離山之計,先召周昌入朝。
周昌前腳剛走,呂後後腳就派人把劉如意帶進了京城。
呂後的兒子,也就是當朝皇帝劉盈性格敦厚,他知道自己的親娘要殺如意,就拚命保護弟弟,吃飯睡覺都在一起。
呂後一時之間找不到下手的機會。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一天,劉盈一早想去打獵,而劉如意還呼呼睡得正酣。
劉盈以為這一會兒工夫沒有危險,就自己一個人去了。當劉盈打獵回來時,幼弟已被呂後派人用毒藥毒死,七竅流血,死在床上。
呂後毒殺了劉如意後,又下令砍斷戚夫人的雙手雙足,挖出她的眼睛,用煙把她的耳朵熏聾,又強迫她喝下啞藥,然後扔在豬圈裏。
此時的戚夫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呂太後處置了戚夫人後,叫劉盈前去參觀她的“傑作”。
劉盈詢問宦官那個蠕蠕而動的球形怪物究竟為何物?宦官告訴他,那是戚夫人。劉盈一聽,驚倒在地,放聲大哭,說:“太殘忍啦!哪裏是人做的事,太後如此,我還憑什麼治理天下!”
三天後,曾經千嬌百媚、如花似玉的戚夫人離世,讓後來人為她欷歔不已。
呂後讓劉盈看戚夫人的目的應該是為了教育劉盈,千萬不要忘記政治鬥爭。
而劉盈卻沒有他親娘以及他老子的政治覺悟,過度的傷心和驚嚇,讓劉盈一病不起。此後,劉盈不理朝政,七年以後過世。
女性的美貌往往對男性才具有殺傷力,對女性不管用。假如這個美女不自量力,倚仗美貌橫挑強鄰,美貌就會變成自戕的匕首,戚夫人就是這樣。
後人常常將戚夫人之死歸咎於呂後的殘忍。但是,在當時那種她不殺別人、別人就殺她的社會環境下,呂後做的事符合她的性格。
戚夫人之死最該負責任的是她本人,雖然呂後的手段過於殘忍,但戚夫人卻也是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