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從年三十晚一直響到大年初一寅時才停下片刻。
最忙碌的莫過於熊孩子們,挨家挨戶地掃蕩著地上那些沒點爆的鞭炮,收集一堆啞炮,然後逐個點,能玩上好多天。
辰時,是大年初一最大的時辰,整個鎮子都是這個時辰拜神許願,祈求好運。
每到這個時候,大人們都是無比嚴肅莊重,小屁孩們都是躲在角落裏默默看著不敢吱聲,生怕打擾了公神不顯靈了。
李家莊的廟堂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祭品,最靠近神位的是李家莊莊主家的祭品,一頭燒得金黃金黃的燒豬最為顯眼,陣陣肉香飄滿了廟堂,看得遠處的熊孩子們不停地吞口水。
在李莊主家祭品後是其他莊裏的大戶,雞鴨鵝各種祭品五花八門,在大戶祭品後麵這是些佃戶的祭品,依稀有些裝著一塊小花肉,蔬菜水果比較多。
辰時已到,理所當然地第一個祈禱念詞的便是李家莊莊主李東朝,一如既往地重複念起那祖祖輩輩傳下來的願詞,足足一刻鍾才念完。
而李鳴也跟在母親後麵跪拜在神像下,等待那一刻鍾的願詞念完了才能起身,從3歲開始他便隨著大人們參加新年祈禱,而其他的小孩則沒有這種權利,新年祈禱隻有一戶之主才能有資格,而李鳴之所以能參加,因為他是李家莊莊主的唯一接班人。
接下來是莊子裏其他大戶的祈願,無非都是一些升官發財長命百歲橫財就手之類的。在大戶們後麵排著的祭品可就沒那麼講究了,先後順序得看誰來得早,越是靠前的位置得早到早占,祈禱順序也自然按著祭品擺放順序來。
在大戶們後麵的一位祭品是一籃瓜果,幾個蘋果一些白花生還有擦得幹幹淨淨的南瓜,2顆大白菜。年年如此,所以排在後麵祭品的人也見慣不慣,這大戶後麵的第一位反倒沒人喜歡占,若有人來得早還特地把這個大戶後麵第一位給空留出來。
大戶們念完願詞後自然就輪到了佃戶祭品順序的第一位,一位身體健壯,一頭白花頭發的老婦,她就是人們所說的‘三婆’。
三婆衣衫幹淨整齊,隻是肘部和膝蓋上的補丁顯示了她的生活並不寬裕,如往年一般,三婆早早提著一籃子的祭品,大步邁向神台,把籃子一擺,占了個靠前正中的位置。
旁人特地慢半拍沒跟她搶位置,如果你是外鄉人一定會覺得好奇怪,好位置怎麼會被一個老太婆占據多年。但是身為李家莊的人,可都知道厲害之處。
若是誰搶了這個位置,必定這一年都會被三婆掛在嘴邊念道,逢人必說,某某某,大年初一的不講仁義,搶了我的位置……曾經有一年,一個佃戶就在那個位置拜神,被三婆念叨了整整一年,差點被念瘋掉了!最後從東村搬到西村的上山住。
從此,佃戶們對那個中間位置敬而遠之。
待大戶們都祈願完,三婆就把祭品擺開,口中念念有詞,如無上的經文,又似自言自語的夢語,別的佃戶的與她保持一段距離。
新的一年自然有新年的一番願詞。大多是大富大貴,五穀豐登,添丁發財之類的。
祠堂外麵的圍牆上早就豎起了無數個小腦袋,他們正準備聆聽三婆拜神的願詞,他們從大人們口中知道的一個很好笑的故事——三婆拜神。
大年初一。
三婆手執一把點燃的香火,對著祠堂上位的神像跪拜,聲音洪亮地祈願:
“吾奉三生祭品拜祭公神,人窮祭品簡陋請公神莫計較,請公神保佑:今年窮,明年不窮。”
三婆祈願念完,三跪九拜,恭恭敬敬地在香台上插上香火。
後麵眾人捂嘴,不敢在這莊重的祠堂上笑出聲,而祠堂外麵的小孩們則是齊齊念道,
“請公神保佑,今年窮,明年不窮!”
三婆往外一瞪眼,圍牆上麵的小腦袋都個個縮了下去,生怕被三婆惦記著。要知道三婆可是爹媽再三叮囑不可招惹的人物。
大年初一,拜神祈願,今年窮,明年不窮!
這個願詞三婆已經念了好幾十年了。所以到現在她家也依舊沒能富裕起來,也許是公神看到她的虔誠執著,遂了她的願罷!
也曾有好心人提醒三婆,“三婆,今天是大年初一,你許願今年窮明年不窮,可不就今年還得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