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機遇——慧眼不讓機遇擦肩而過(1 / 2)

機遇與成功到底是一個什麼關係呢?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每一個人、每一個集體、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乃至整個人類,都在追求成功。通俗地講,成功是通過努力獲得自己所希望的結果,凡是有理想、有希望的地方就有成功,實現了高考榜上有名的願望是成功,實現了找到一份好工作的願望是成功,實現了過上富裕生活的願望是成功,實現了發明創造、建功立業的願望是更大的成功。成功所帶來的美好、誘人的情景,人人向往。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有些人非常幸運,他們總能一次又一次地成功。而有些人則很容易陷入失敗的陷阱。那些失敗的人在談論成功人士時,總喜歡憤憤不平地說他隻是運氣好,如果自己也那麼幸運的話,也一定可以取得比他更大的成就。這些人把成功和機遇都看成一件偶然的事情,好像平白無故地會一塊大餡餅從天上掉下來,正好落在了自己的頭上一樣!他們的失敗真的是缺少機遇嗎?

從前有一個周朝人,一直沒有碰上被提拔任用的機會。這時,他年事已高,白發蒼蒼,便在路旁哭泣。有人問他:“你為什麼哭泣呢?”他抹了一把鼻涕回答:“我一直沒有遇到提拔任用的機會,傷心自己年事已高錯過了大好時機,所以哭泣。”路人又問:“你為什麼一次都沒有被提拔呢?”他停住了淚水終於說出原因:“我年輕時,學習做文官,文官方麵的修養已經具備,剛要準備做官時,國君卻喜歡任用老年人。後來,用老年人的君主死了,後主又喜歡用武將,我就改學武官,當武官的標準基本達到時,後主又死了。少主剛剛即位,就又歡喜年輕人,可我的年齡又老了。所以,我一次被提拔任用的機會都沒有遇到啊!”

這位老先生的命運,令人同情,努力一生,也未躋上官階。一生遇到三個機遇又都與他無緣。終於“年老白首,泣源於途”。盡管他孜孜不倦地追求和勤勤懇懇地努力,但他卻沒有機智地把握好機遇,這就是他失敗的原因。因為,愚蠢的人總是浪費掉機遇,消極的人隻會等待機遇,平常的人能夠把握住機遇,聰明的人善於創造出機遇。“周人”隻能跟在形勢的後麵亦趨,隻會等待機遇又總是浪費掉機遇。

人們經常說:“過了這個村,沒有這個店。”這句話就道出了把握住機遇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史記》裏記敘了一則“卞莊刺虎”的故事,說明了聰明的人抓住矛盾焦點,往往能一舉兩得,事半功倍。

春秋時,魯國有一個勇士叫卞莊。有一天,卞莊在一家旅店附近遇見兩頭惡虎爭食一頭牛。他想要刺殺老虎,旅店的仆人勸阻他說:“兩隻老虎正在吃一頭牛,吃美味的食物,必然要爭,一爭定要鬥,一鬥就會大的受傷、小的被咬死。小虎死了,大虎也傷了,你再去刺殺受了傷的老虎,必然能獲得殺死雙虎的名聲呀!”卞莊以為他說得很對,就站在那兒等待。過一會兒,兩隻老虎果然鬥起來,並且大的受了傷,小的被咬死了。卞莊這時去刺殺了那隻受傷的老虎,卞莊果然獲得了捕殺雙虎的威名。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知道教育孩子好好學習的重要性,但是大多數父母卻不懂得怎樣利用機遇幫助孩子。對於孩子來說,機遇有很多,比如他們自身的能力,他們所處的年齡段,他們麵臨的環境等等。比如孩子升學,是孩子們所共同遇到的最大的機遇。家長要引導孩子們搞好學習,積極提高競爭力,那麼在升學的公平競爭中“躍上龍門”,則不僅是把握住機遇,也是創造了機遇。孩子愛好寫作,且在教師的辛勤指導下,小小年紀便取得了驚人的成績,就可積極配合老師,教育孩子更上一層樓。孩子身體好,反應機敏,航空部隊來校招生,家長可積極配合學校教師,送自己的孩子讓部隊選招。孩子當一名人民的空軍軍官或一名飛機駕駛員,不是能為國家做出巨大貢獻嗎?而且孩子到部隊後還可以報考軍校進入大學的。家長切莫漠視此事,使孩子具有超強的身體素質和智力條件而失去被選招的機遇。即使孩子上大學無望,家長也要針對孩子的實情,教育孩子在學習文化課的同時,學習科技知識,報考各種技校,或學習科學種田的本領。切不要喪失信心,對孩子失望而聽之任之。所有這些,則都是家長教育孩子積極主動把握機遇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