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真誠——通向幸福和快樂的金鑰匙(1 / 2)

所謂真誠,即誠實與守信,是一種美德、一種品質,為我們中華民族世代所信奉。

不知從幾時起,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使人們變得玩世不恭,真誠不在,與人交往時,總先考慮自己的利益,總是提防著別人,認為他人會傷害自己。這種錯誤的認識是妨礙真誠社交關係建立與發展的關鍵所在,正因為如此,人們失去了人性中可愛、善良的一麵,卻戴上了虛偽的麵具,口中謊話連篇,甚至以此為榮。其實,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最重要的就是真誠,應該以誠待人,因為虛偽的麵具遲早會被人識破。

而今,人們已經曲解了人與人交往的基礎,其實,人與人之間絕不是相互利用的關係,人們應該拿出真誠來構建最和諧的社會環境。因此,真誠就是最好的叩門磚,也是通往成功的首要秘訣。

人們眾所周知的“香港首富”李嘉誠,在他成功的人生曆程中,其實核心的成功秘訣隻有一個字:誠。正如他所說:“我決不同意為了成功而不擇手段,如果這樣,即使僥幸略有所得,也不能長久。”

李嘉誠馳騁商界,是從生產塑膠花開始的。當時,曾有一位外商希望大量訂貨。為了確認李嘉誠有供貨能力,外商提出必須有“富裕”的廠家作擔保。李嘉誠白手起家,沒有背景,他跑了幾天,磨破了嘴皮子,也沒人願意為他作擔保,無奈之下,李嘉誠隻得對外商如實相告。

李嘉誠的真誠感動了對方,外商對他說:“從你坦白之言中可以看出,你是一位誠實君子。誠信乃做人之道,亦是經營之本,不必用其他廠商作保了,現在我們就簽合約吧。”沒想到李嘉誠卻拒絕了對方的好意,他對外商說:“先生,能受到如此信任,我不勝榮幸!可是,因為資金有限得很,一時無法完成您這麼多的訂貨。所以,我還是很遺憾地不能與您簽約。”

李嘉誠的這番實話實說使外商內心大受震動,他沒想到,在“無商不奸,無商不奸”的說法為人們廣泛接受時,竟然還有這樣一位“出淤泥而不染”的誠實商人,於是,外商決定,即使冒再大的風險,他也要與這位具有罕見誠實品德的人合作一回。李嘉誠值得他破一次例,他對李嘉誠說:“你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可信賴之人。為此,我預付貨款,以便為你擴大生產提供資金。”

外商的鼎力相助,使得李嘉誠既擴大了生產規模,又拓寬了銷路,李嘉誠由此慢慢地發展成為“塑膠花大王”。

也是在李嘉誠創業初期,他因資金不足,隻雇用了一些經過短期培訓的工人進行生產,結果,產品的質量極為粗劣,很多客戶前來退貨,要求賠償;原料商聞訊也揚言停止供應原料,銀行這時也派人來催貸款。李嘉誠的塑膠花生意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

“四麵楚歌”的李嘉誠真誠地向銀行、原料商、客戶負荊請罪,該賠的賠,該退貨的退貨。正是因為李嘉誠一貫誠實、守信,口碑極好,人們才寬容地接受了他的道歉,大度地原諒了他的過錯,李嘉誠也因此有驚無險地渡過了這次難關。

可以設想,如果李嘉誠早先沒有將真誠的種子播在他人心中,那他這一次的過失或許就斷送了他的前程,也就沒有今天作為“香港首富”李嘉誠。

有時,對人真誠是有可能受到不公平回報的,但難道這就可以作為不再真誠的理由嗎?不,俗話說“出手不打笑臉人”,哪怕隻是一個發自內心的微笑,也可以化解巨大的不快。隻不過,真誠要持續付出,而不是淺嚐輒止。隻要堅持,周圍就是人間的“天堂”。所謂“人間處處真情在”,試想一下,每天出門麵對的都是微笑的朋友,自己的心情該有多好呢!相比一個到處以人為敵的生存空間,哪一個更令人舒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