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1 / 2)

因梅霜的意外落水而心情低落的安日彥強打精神接過蕭洛親手贈與的“親秦倭王”的紫綬黃金大印,另加大秦國特產絲絹布匹等賞賜無數,表示開啟兩國交往的先河。

至此,安日彥算是圓滿完成任務。

他臨出發前被他關了禁閉的梓青公主聽說他平安歸來,興奮不已,圍著安日彥問長問短。

想起梓青用在梅霜身上的壞主意安日彥並不願意搭理她太多,見安日彥神情沮喪、心不在焉,梓青公主奇怪道,“哥,你怎麼了?此番任務圓滿完成你該高興才是啊......”

見安日彥依然提不起精神,她湊近安日彥的耳朵旁似乎想求證什麼,“哥,聽說那個姓林的女人也和你一起去了,怎麼沒看見她回來呢?”

安日彥瞥她一眼,沒好氣道,“你問這個幹什麼?......”

“......”梓青有些惱怒,“你吃槍藥了嗎?沒回來正好,病死拉倒,哼!”

梓青公主話出口才覺得說多了,安日彥陰沉著臉問她,“你聽誰說她病了?”

“才沒有呢!”梓青公主掩飾道,“沒回來不就是病了?”

安日彥閉閉眼睛,“她,再也回不來了......”

梓青公主原本是從辰妃那裏得到的隻字片言,本想借此打聽一下梅霜的真實狀況,如今一聽,簡直是心想事成,頓時臉上掩飾不住的驚喜,還有一層嬌羞,“哥,我想好了,我要留下來......”

安日彥懶得去搭理梓青對大秦國皇帝的自作多情,隻顧想著自己的心事。

此番他來大秦國出訪,帶來卑彌呼女王的親筆信,意思有兩層,一層請求與大秦國建交,互派使節;其二則是邪馬台國吞掉東來國勢在必得,希望大秦國不要幹涉他們。

而作為交換,他必須遵照卑彌呼女王的指示協同大秦國的皇帝找到那些寶藏,並且在找到寶藏之前,梓青公主必須留在宮中作為人質,當然了,包括他想帶走的梅茹......

雖然開始他對梅霜的同行並不抱什麼希望,但事實證明,就算他們之間再團結協作,若沒有梅霜,這趟任務必敗無疑。

一路下來,梅霜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聰慧、吃苦、見多識廣和臨危不亂的淡定,都讓安日彥心底折服,沒想到結局如此,令人唏噓,難道真的是紅顏薄命?......

想到這裏,安日彥沒來由一陣悲傷,如今大局已定,來時的目的已然達到,但安日彥絲毫高興不起來,梓青公主嘮叨了許多他一句也沒有聽進去。

見安日彥神情疲憊懶散,梓青公主安慰他幾句便找個機會去和辰妃通風報信分享快樂去了。

離開故土數月,加上梅霜遇難的消息令安日彥心灰意冷,也無心逗留,隻叮囑梓青公主不要太天真,第二天便啟程回了邪馬台國。

——

無人的時候,蕭洛便在禦書房裏凝望著桌上祁州送來的梅霜的遺物,一坐就是大半個時辰。

湛瀘劍、那道還未開啟的封後黃金蟠龍聖旨和一封梅霜親手寫的函件,道史婕妤雖然犯下重罪但迷途知返請求皇上赦免她不要賜罪她的家人,而自己的的病離人世不久希望皇上為其積德雲雲。

李公公在旁邊覷著皇上的神色變化,內心不覺替皇上可惜,更為那個重生的林雨湘的結局可惜。

想著太後對皇上的責難,他隻能深深歎口氣,皇上也難啊,隻是皇上內心的那份心思誰能理解,隻是人已去,說什麼都晚了......

......

——

時光如梭,暑去秋來,秋去冬至。

天武二年二月初二。

又到一年一度的“中和節”,紫朔城皇宮內一片祥和氣象。各後宮嬪妃們一大早都起來開始梳洗妝扮。

“中和節”又叫“春耕節”,民間稱為“龍抬頭”,意味著春季來臨,萬物複蘇,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

對老百姓而言,二月二是個大日子,民間有句俗語“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老百姓要在這天驅除害蟲,最常見的就是點著蠟燭,照著房梁和牆壁驅除蠍子、蜈蚣等,除此之外,還要敬龍祈雨,讓老天佑保一年的豐收。

同樣的,按慣例,這一日大秦國皇帝要率領文武百官舉行重大的敬天儀式,除了號令文武百官都要親耕一畝三分地之外,在宮內要“皇娘送飯,禦駕親耕”,皇上親自打理一畝三分地,來表朝廷“重農桑,務耕田”,更顯帝後琴瑟和諧。

對於新進宮的那些十指不沾陽春水更是連韭菜麥苗都分不清的嬪妃們而言,穿慣了宮內的綾羅綢緞,如今穿上內務府分發的農婦裝倒新鮮有趣,對第一次參與宮中“中和節”的敬天儀式更是十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