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忠誠,流淌在血液裏的使命感 (1)(1 / 3)

【章前小語】

“忠誠不談條件,

忠誠不講回報。

忠誠是一種義務,

忠誠是一種責任,

忠誠是一種操守。

忠誠是人生最重要的品質。

海軍陸戰隊首先不會給你什麼,

但你要給海軍陸戰隊絕對的忠誠,

如果你給了海軍陸戰隊絕對的忠誠,

海軍陸戰隊就會給你終生的榮譽!”

這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士兵手冊中對“忠誠”的解釋,應該說正是這種絕對忠誠的信念締造了無往不勝的海軍陸戰隊。

商場如戰場,在職場中忠誠亦有著如此強勁的感召力。忠誠是一種責任,凝結在汗水裏;忠誠是一種義務,沉浸在奉獻裏;忠誠還是一種操守,融化在血肉裏;忠誠是一種品格,澆鑄在脊骨裏。忠誠是流淌在血液裏的使命感,當你以忠誠的名義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時,你將會受到無上光榮的使命感的感召,那麼你的工作和生活也便會掀開嶄新的一頁。

邱光華——忠誠是我的天職

【事跡回放】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盡管邱光華再過11個月就要退休了,但他還是積極請戰參加抗震救災,主動承擔急難險重飛行任務,在氣候複雜多變、通信聯絡不暢的情況下,冒著生命危險,頻繁執行汶川、北川、茂縣等重災區的飛行任務,先後飛行63架次,和機組人員一起先後向災區運送救災物資25.8噸,輸送救災人員87人,轉移受災群眾234人,其中因災受傷人員54名。

地震以後,通訊中斷,沒法了解家裏情況的他隻好守在電視機前,希望得到家鄉的消息。地震第2天,邱光華接到命令前往北川、綿竹和都江堰偵查災情。沒有過多考慮,10分鍾以後,他便帶領機組人員起飛了。這一天他還是沒有得到任何關於家鄉和親人的消息。邱光華說:“這是天災,沒辦法,我隻能幹著急,幫不了家裏,隻有靠當地政府。我能做的就是救災。”

地震發生5天之後,他才得知,自己家中房屋被毀,年近80歲的父母住進了窩棚。就在其間,邱光華6次飛赴茂縣執行任務,每次都從家鄉上空飛過。一次搶運傷員時,機降點距家不足800米,在等待升空的間隙,他仍然沒有離機回家。他說:“作為一名軍人,作為被周總理招的第一批少數民族飛行員,要對祖國做一點貢獻。看到老百姓的房子倒得那麼嚴重,多救些人對我們也是一點安慰。所以不考慮自己的事,有需要我們的時候就上!”

入伍34年來,邱光華同誌忠誠於自己的使命,恪盡職守,長期堅守在飛行第一線,出色完成了開辟川藏青藏航線、國防科研試驗、搶險救災等重大任務,,2次榮立二等功,4次榮立三等功。為抗震救災作出了突出貢獻。

2008年5月31日,邱光華同誌率機組執行運送受傷群眾任務,因高山峽穀局部氣候瞬時變化、突遇低雲大霧和強氣流撞山失事,與機組成員一起不幸遇難,以身殉職。

【職場感言】

忠誠,一種高貴的品質,是勇者內心恪守的生存準則。如果職場中的每一名員工都能學習邱光華的精神,忠誠於自己的工作,忠誠於自己的崗位,與企業同舟共濟,那麼他也會贏得企業的器重和認可。

忠誠是優秀員工的生存之道,更是與生俱生的義務。對自己的公司和工作忠誠,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忠誠於自己的本分,就是以不同的方式為一種與生俱來的使命作出貢獻。忠誠作為一種必須履行的義務,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不以此作為尋求回報的籌碼。忠誠的員工把自己當作公司的主人,想公司的事,解公司的急,與公司同發展、進步。他們清楚個人是“小我” 公司是“大我”,隻有愛自己的公司,才能最終愛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