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責任是動力,用行動詮釋責任 (2)(1 / 3)

1991年,就在二鑄廠馬上要舉行全部生產線開工的剪彩儀式時,2號線突然出現主機與精密帶不同步的故障。經反複核對指令,也查不出原因,二鑄廠隻好谘詢這條線的國外供貨廠家。電傳發到這家公司的香港代理處,再由香港代理處傳到外國公司總部,由外國公司總部遙控指揮,不斷發來電傳指令。三天過去了,在這條特殊的跨國熱線上,電傳指令發來了十幾個,但故障仍然沒有排除。李黃璽急了,他將成捆的圖紙用自行車馱回家。對著計算機,他一個一個排除疑點,連續幹了三個晚上。到第四天夜裏,李黃璽找到了故障原因。第二天一大早李黃璽就趕到廠裏,他按照自己的指令操作迅速的派出了故障,而此時外國公司還忙於傳來指令,外國專家們都頗為驚異,對於李黃璽的技術大加讚賞。

李黃璽所在的工廠是亞洲最大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鑄造廠之一。這裏有丹麥的造型線、德國的機械手、西班牙的製芯機、美國的砂處理係統、日本的衝天爐控製係統。李黃璽通過刻苦鑽研,對這些設備進行大膽改造,使這些設備更加先進,更加適合中國國情。有一條價值4000萬元的造型線,其驅動部分采用的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這套資料掌握在項目合作廠家的技術人員手中。李黃璽想盡辦法,終於一點一點地把資料弄到了手。他把外文資料帶回家,自費買來翻譯軟件開始翻譯。李黃璽用了幾個月時間,翻譯了十幾萬字的資料,為自己的技術創新提供了有力的參考依據。

1991年以來,李黃璽運用學到的技能,先後攻克了63項技術難關,成功地改造了4條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造型線,有9項技術成果榮獲國家專利,為企業創造數千萬元的經濟效益。

【職場感言】

美國福特公司的創始人亨利·福特說:“不創新,就滅亡”。知識經濟中產品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想要繼續滋潤地生活下去,那麼就必須學會創新。公司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忘記考察員工的創新意識和能力,缺乏創新精神的人將在經濟大潮中寸步難行。因此,職業化人士的重要使命就是創新,創新是職業化精神的生命力,隻有通過創新才能獲得生存與發展的機遇。

一個公司最重要的東西是員工的創造力。作為企業發展的智慧源泉,員工有責任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融入創新元素,從而更為出色地完成任務。企業都喜歡具有創造力的、善於創新的創新型員工,而這類員工,也是企業最重要的財富。不能夠用頭腦為企業換價值的員工無法成為企業的優秀員工,而隻能被無情地踢出局。

美國傑出企業家布萊德說:“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社會,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持續不斷的創新。”一個高級培訓師說:“知識經濟說到底,就是經濟領域內的治理競爭。誰運用智力開發出市場需要的新產品,誰就能在市場競爭中贏得勝利。”這就要求每一個優秀員工都要視創新為使命,敢於自我否定,永遠走在別人前麵。

能不能做到創新是能力問題,想不想創新則是一種態度問題。創新,對我們來說,不僅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責任,是員工主人翁意識的最完美的體現。

有一句話說:“公司興亡,我有責任。”作為企業的一員,每一名員工都有巧妙地克服工作中的困難的責任,都有追求利潤最大化的責任,都有為客戶提供最佳服務的責任,都有創造性地將工作做到完美的責任。做到這一切,創新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可以說,創新不隻是一種能力,更是員工不可推卸的責任。

創新的責任可以使我們戰勝膽怯,變得更加勇敢,可以激發我們的潛能去完成具有高難度的任務。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將創新作為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在工作中開拓自己的思路,努力尋找創新的方法,必將開拓出一片嶄新的空間,帶領企業實現突飛猛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