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十二幅精美妍麗的畫卷,由他打好初稿,交予宮中如意館的畫師們,下令精心製作。
然而,畫工們一時卻很難領會她的精髓,幾經修改反複,曆經數月才最後定稿。這十二幅畫作分別與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十二個月份相對應,每幅各有主題。是為“一年”而實為——“憶年”。以從前閑賦在圓明園時的居號題字,並輕輕鈐上“圓明主人”之私印。
他將親自將它們裱好,置於圍屏之內,掛於書堂正室。每每為政務瑣事煩心時,來此賦閑,聊以慰藉和解憂。
雍正八年,五月,怡親王允祥薨逝,胤禛諭令恢複原名胤祥。下諭配享太廟,諡號曰賢。
雍正八年,十月,晉封四阿哥弘曆的生母熹妃為熹貴妃,五阿哥弘晝的生母裕嬪為裕妃。這些年他亦沒有刻意疏遠皇後或其他嬪妃,隻是有時,依舊無法控製、把握自己的心。若說很久之前那一場兄弟之間的爭鬥曾是大清的悲哀,那麼盡管子嗣單薄,他也不願這一代的皇子們,再度為了儲位,掀起哪怕是一點波瀾。
他早早就做了決定,將詔書密匣放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之後。塵埃,皆已落定。
胤祥去後,他曾再度傷心以致痛風複發,有很長一段時間都不能下床。那些日子,皇後帶著熹貴妃和裕妃幾乎日日守在養心殿,衣不解帶地照料他。他似乎從沒有如此病重過,這麼多年,忍耐和堅強已經是他偽裝自己的最好武器。這一病來勢洶洶,似乎要把多年的隱忍、傷痛諸般釋放。幾個月後,他的身體終於好轉,皇後卻因勞累過度而病倒了。
雍正九年,秋分。
時間的輪回中,永遠不變的,似乎隻有一個接一個的季節。
永壽宮內充斥著滿室藥味,珍珠羅帷幔紗帳下,皇後烏拉納喇氏麵色暗黃,兩頰消瘦。
退了朝的傍晚,他大踏步而進,立在皇後床前微笑道:“今日看著,仿佛精神好了許多。”
皇後勉強撐起身子:“臣妾這裏藥味熏人,病氣又重,皇上真的不必每日都來。”
他輕笑道:“朕去年病重吃藥時,沒不耐煩見你,現下,你倒不耐煩見朕了?”
“臣妾........不是這個意思。”
“不是這個意思,那朕為何不能日日都來?”
病中人易心傷,皇後知道胤禛是刻意要逗她開心,卻不知怎的漸漸被淚水模糊了眼睛,她猶自拭淚,猶豫了片刻,問道:“皇上……..如果…….如果重來一次,皇上可還願意娶臣妾?可會依舊冊封臣妾為皇後?”
她少時即被康熙指給當時的四阿哥為福晉,與他亦是結發夫妻。雍正元年被封為皇後,如今已有四十多年。唯一的兒子在八歲時夭折,胤禛雖沒冷落過她,但此後也再無所出。這些年她內外操勞,謹慎小心,隻希望能為他分憂解難,照料好王府或後宮,均是分內之事。
無子女的她能穩坐皇後的位置,還讓兩個有阿哥的妃嬪自始至終都恭敬有嘉,從不敢怠慢冒犯,可以說是曆朝曆代皇後之奇跡。她知道自己從來不是他心底深處那個最愛的人,卻已然滿足。
如今,她清醒地意識到大限已至,隻是,放不下心中的牽掛。
他凝視著皇後,半晌未言。這一年來她的頭發掉了不少,不再烏黑濃密的發髻好似連一根朱釵都承受不住,她卻要如往常一樣梳理得一絲不亂,插上一支紅翡滴珠鳳頭簪。
他心中泛酸,上前一步坐在榻側,緊緊握住她的手:“書慧自垂髫之年,奉皇考命,作配朕躬。結縭以來,四十餘載,孝順恭敬,始終一致。”他停了一下,道:“除你之外,朕心中再無第二個皇後人選。”
“皇上如此待我,臣妾此生再無遺憾。但是.......有些事情,該放下的,要盡早放下。皇上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縱有.......咳咳........心痛或愧疚,也該讓它過去了,久鬱........咳咳...........損心肺而傷身........臣妾盼望皇上,能夠為子嗣考慮.......也為自己的身體,再找個貼心的人......“不過幾句話而已,她卻喘得厲害。
”朕知道........朕並非刻意........“他忙扶穩了皇後,替她捶著背道,”這些年,朕始終......做得不夠好。“
”不,皇上盡力了.......您是一個關心民間疾苦、為百姓做實事的好皇帝.......隻怕臣妾.......“皇後愈發氣喘道。
”先躺下,別再勞費心神.......“他招呼近侍女官上前,鄭重吩咐道,”好好照顧皇後,有任何事隨時派人來乾清宮告知。”
他的生命,因有皇後而更加平整妥貼。而謹雲,在他心上拉出的,是一層層難以平複的褶皺。
雍正九年,九月,皇後烏拉納喇氏因病移駐暢春園,二十九日,崩逝。特以冊寶諡曰孝敬皇後。
雍正十年,二月。又是一年立春時。
黃昏的瑟瑟寒風中,胤禛肚獨自站於高聳峻拔、樹木蓊鬱的景山頂端。這一刻從景山眺望紫禁城,霧靄繚繞,霞光流雲,卻使這些宮殿顯得更加遼遠而寂寞。
他沐浴在這輕柔的光暈中,俯瞰著臥在腳下的整個宮城。
落日熔金,暮雲合壁,人在何處?
愛與恨,對與錯,是與非,都已經離他而去,如今隻剩下繁華和空曠,陪伴餘生。
一世浮華,一生刹那。
一世枯榮,一生回眸。
如此,塵埃落定,不必再為誰牽掛,歲月帶不走的是,滿心的傷疤。
雍正十年,立夏。
寧壽宮的農耕祭祀儀式上,他注意到一個和當初的謹雲眉眼有些相似的年輕女子。回到養心殿之後找來管事太監,經詢問,方知居然是皇後生前就已麟選進宮的答應。
他無語,皇後的用心良苦,他何嚐不懂。
這一年的初夏,皇上冊封年僅十八歲的劉容禾為貴人,賜居長春宮。
雍正十一年,三月,封皇四子弘曆為和碩寶親王。自此,弘曆常奉命祭陵、祭孔,享太廟、祭大社大稷等。
六月,皇九子弘曕在圓明園降生,即後來的果恭親王。第二日,晉弘曕生母劉貴人為謙嬪。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胤禛駕崩,時年五十八歲,廟號世宗。
九月初三,寶親王弘曆於太和殿繼位登基,頒詔書,赦天下,以次年為乾隆元年。
十一月,皇上追封長兄弘暉為端親王,八弟福惠(慧)為懷親王。賞允禩、允禟子孫紅帶,恢複其父輩宗籍,重收入玉牒。上生母熹貴妃鈕祜祿氏徽號為崇慶皇太後。
乾隆二年,允禵得釋,封奉恩輔國公。
乾隆二年,三月,謹遵先帝皇考之遺命,將敦肅皇貴妃金棺隨同雍正皇帝、孝敬憲皇後之梓宮同時葬入地宮,即後來被稱為清西陵的泰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