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際明緊緊抓住這個來之不易的機遇,更加努力學習,探索新技術,開發新款式。功夫不負有心人,至1993年,劉際明熟練掌握了一整套經典家具的製作技術,同時,還分到10餘萬元的提成利潤,邁出了自己致富的第一步,為今後自己創業打下了基礎。
1994年,劉際明辭去技術師傅之職,奔赴順德市謀求發展。通過他人牽線搭橋,劉際明采取自己出技術、老板出資金的方式,順利與當地一何姓老板聯合承包了一家家具廠,實現了技術與資金的對接,尋找到了能給自己提供資本積累的平台。劉際明憑著一身精湛的家具製作技術,一方麵親自指導生產,不斷推出新產品;一方麵聯絡客戶,開拓市場,擴大生產規模,不斷提升效益。經過兩年的拚搏,產品迅速走紅順德市場,銷售收入直線上升,劉際明個人從中獲利潤30餘萬元。至此,劉際明基本完成了興業所需資本的原始積累,實現了他興業致富的第二步目標。
1996年夏,劉際明謝絕了何老板月薪6000元的聘請,毅然回到了闊別6年之久的家鄉獨立辦廠。
鶴峰山大人稀,雜木資源豐富,很多人長期靠出賣原材料獲取微利。劉際明回到鶴峰後,投資60萬元從廣州引進機械設備,租用場地,聘請26位農民,建起了當時該縣唯一實行機械化一條龍生產的實木沙發家具廠。主要生產走俏國內外市場的"聯邦椅",主要原材料是"梓樹、苦桃樹、樺果樹"等雜木。當年生產的500套仿紅木椅暢銷新疆、內蒙古、湖南、四川和本省等地,產品供不應求。
1998年,劉際明根據國家出台的有關限製木材采伐的林業政策,及時從外地購進高密度的複合板材,適時把企業轉產到主要生產板式家具上來。劉際明采取以本地營銷為主、遠銷為輔的經營戰略,在走馬集鎮中心設立營銷店,努力開拓市場。2001年,劉際明又投資100多萬元,建成了3000平方米的新廠房,增建了餐台生產線,廠名更為"明英家私城"。現在,劉際明又分別在恩施市、重慶市建立了兩個分廠。劉際明還在廠裏安置下崗職工和農民工就業達到70多人。
劉際明回鄉創業不到10年時間,創辦的明英家私城累計實現收入2000多萬元,上繳稅費100多萬元,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縣現代化家私生產龍頭企業。
事實上,夢想是創業成功的重要因素,俞敏洪認為,每個想創業的人心裏都裝著一個夢想。夢想是創業的重要指標,它呼喚著我們心中的理想。它表達出我們對生命的感受,它與創業者的人生目標緊緊地連在一起。正是有了這個夢想,創業者才必須製定出人生目標,從而踏上了創業之旅。
俞敏洪提醒那些正在創業的人,一個有事業追求的人,可以把"夢"做得高些。雖然開始時是夢想,但隻要不停地做,不輕易放棄,夢想就能成真。事實上,很難說什麼是辦不到的事情,因為昨天的夢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並且還可以成為明天的現實。要抒寫自己夢想的人,反而更應該清醒。夢想無論怎樣模糊,總潛伏在我們心底,使我們的心境永遠得不到寧靜,直到這些夢想成為事實。青春是人生最快樂的時光,但這種快樂往往完全是因為它充滿著希望,而不是因為得到了什麼或逃避了什麼。無論哪個時代,青年的特點總是懷抱著各種理想和幻想。這並不是什麼毛病,而是一種寶貴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