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創新思維定勢(4)(1 / 3)

克服因循守舊的壞習慣並不像你認為的那麼困難。你所必須做的一切便是,你現在就必須行動,而不是等到明天或者下個星期:關掉你正在看著的電視連續劇,立即著手寫你的學術論文;放下你正在讀的雜誌,去打那些令人擔驚受怕的電話;放下那一片送到嘴邊的餅幹,開始你的飲食控製;立刻參加某一個自去年就吸引著你的課程學習;現在你從錢包裏取出十美元,開辟一個特別儲蓄,以備你一直期待著的某次休假之用。

羅斯一直想成為一名心理學家。她在讀高中時,便節省錢以備上大時用。高中畢業不久,她的父親得了重病,她的母親由於要照顧她的弟弟妹妹,隻能部分時間出去工作,而她父親的傷病補助費也是極有限的,她必須放棄上大學的夢想。她把自己的儲蓄用來學習打字和速寫技術,很快便找到了一個秘書職業。羅斯曾經多次產生了讀夜大學的念頭,但由於一個又一個的原因,她推遲了入學,就這樣一學期又一學期地過去了。羅斯始終未能入學。“我真不明白,貝特絲,”她對自己最好的朋友吐露心事時說,“我真的願意學習某些大學課程,但我要想獲得心理學碩土學位,路途是如此遙遠。首先,我得在大學文科熬四年,然後在研究生院再熬兩年多。貝特絲,因為我隻能在晚上去上課,我要到80歲才能取得碩士學位。”

這裏,羅斯的思維方式犯了一個錯誤,她眼前看到的是6年全日製學習,並可能把6年看成12年甚至15年,因為她隻能在晚間學習。然而,如果羅斯把她的總目標分解成一些小的目標,她最終將可能實現自己的願望。羅斯應當說:“貝特絲,我知道要取得學位需走很長的路,但這沒關係。我將不管它大學文科四年的時間,而直接考慮在一個公共大學裏學習兩年,首先解決一些必要的基礎知識問題。”

貝特絲應該回答說:“甚至這兩年也可以忘掉它,而集中考慮在每一學期裏你將要修的一二門課。把你的總目標分解成若於初級目標,然後又把這些初級目標分解成一些易於實現的小段落。這時,你可以為實現你的初級目標采取第一個行動了。一旦你形成了‘實幹’的習慣,你將會不斷地有所建樹,把一個成功建立在另一個成功之上,你將能比你所想象的要更快而又更容易地實現那遙遠的似乎是可望不可及的因而也是被不斷延誤了的願望。”

貝特絲的話一點不錯。有時我們因循守舊,是因為我們讓生活的潮流拽著走,我們的生活陡然地由一處不知道的地方到另一處不知道的地方惡性循環。隨著我們的理想在期望和等待的塵埃裏埋葬,我們對自己的命運也失去了控製。然而,我們文過飾非地借口說是別人使我們不能做那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說是“我們無法控製的”環境使得我們如此之忙以至於不可能去改變自己的方向,以此來為自己的惰性辯護,這是何等的自欺欺人。

記住,因循守舊是思想的沼澤地,你必須從中走出來,才可能達到成大事。

敢於質疑約定俗成的規範

兒子走上前來,向父母報告幼兒園裏的新聞,說他又學會了一樣新東西,想在父親麵前顯示顯示。他打開抽屜,拿出一把小刀,又從冰箱裏取出一隻蘋果,說:“爸爸,我要讓您看看裏頭藏著什麼。”

“我知道蘋果裏麵是什麼。”父親說。

“來,還是讓我切給您看看吧。”他說著把蘋果一切兩半——切錯了。我們都知道,正確的切法應該是從莖部切到底部窩凹處。而他呢,卻是把蘋果橫放著,攔腰切下去。然後,他把切好的蘋果伸到我麵前:“爸爸看哪,裏頭有顆星星呢!”

真的,從橫切麵看,蘋果核果然顯一個清晰的五角星狀。許多人一生不知吃過多少蘋果,總是規規矩矩地按“正確”的切法把它們一切兩半,卻從未疑心過還有什麼隱藏的圖案!

一項在1985年發表的調查報告認為,創造力與智力是兩種相對獨立的能力,智能高的人創造力未必強。但是專注於藝術創作,或致力創造新科技、新思潮的人,都覺得創意與智能是不可分割的。另一項研究也發現,一般人認為有創造力的人,分析能力和意誌力也很高。創造力強的人,懂得辨別多種思想和事物的異同,並善於整理舊理論,推陳出新;在做判斷時,他們會衡量各種處事方法的利弊,然後果斷地做出決定。此外,他們奮鬥心強,幹勁十足,肯為自己的理想付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