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穿上你的行動鞋 (2)(2 / 2)

——如果是工作受阻,不知從何下手,那麼可以憑主觀判斷開始工作。比如,你不知是否要將一篇報告寫成兩部分,但你可以先假定報告為一單份文件,然後馬上開始工作。如果這種方法不得當,你會很快意識到,然後再進行必要的修改。

立即執行,絕不拖延

有個農夫新購置了一塊農田。可他發現在農田的中央有一塊大石頭。

“為什麼不鏟除它呢?”農夫問。

“哦,它太大了。”賣主為難地回答說。

農夫二話沒說,立即找來一根大鐵棍,撬開石頭的一端,意外地發現這塊石頭的厚度還不及一尺,農夫隻花了一點點時間,就將石頭搬離了農田。

“馬上行動”這種態度應該成為你個人價值的一部分。忙碌的人不肯拖延,他們覺得生活就像騎在一輛自行車上,不是保持平衡向前進,就是翻倒在地。效率高的人往往有限時完成工作的觀念,他們確定做每件事情所需要的時間,並且強迫自己在預期內完成。即使你的工作並沒有嚴格的時間限製,也應該經常訓練自己。當你發現自己能在短時間內做更多的事時,一定會驚訝不已。

現在就動手,馬上行動吧!我們正處在一個講究效率的時代,在風雲變幻的現代社會中,存在著很多不確定因素,稍有遲疑,就可能使原來非常傑出的構想,在片刻之間變得一文不值。因此,今天想好的好主意今天就得實行。

很多成功人士真正的才能在於他們審時度勢之後付諸行動的速度,這才是他們出類拔萃、真正成功的秘訣。什麼事一旦決定,馬上付諸實施是他們共同的本質,“現在就幹,馬上行動”是他們的口頭禪。

與馬上行動相反的是“拖延”。大多數人或多或少存在拖延的習慣。拖延的背後是人的惰性在作怪,而借口是對惰性的縱容。人們都有這樣的經曆,清晨的鬧鍾將你從睡夢中驚醒,想著該起床上班了,同時卻感受著被窩的溫暖,一邊不斷地對自己說該起床了,心裏卻還不斷地給自己找借口“再躺一會兒”,於是又躺了5分鍾,甚至10分鍾……

做事拖延的員工絕不是稱職的執行者。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很多借口來辯解為什麼事情不可能完成或做不了,而為什麼事情該做的理由卻少之又少。把“事情太困難、太昂貴、太花時間”的種種借口合理化,要比相信“隻要我們夠努力、夠聰明,衷心期盼,就能完成任何事”容易得多。在此不願許下承諾,隻想找個借口。

如果你發現自己經常為了沒做某些事而製造借口,或是想出千百個理由來為沒能如期實現計劃而辯解,那麼現在正是該麵對現實好好檢討的時候了。

對付惰性最好的辦法就是根本不讓惰性出現,千萬不能讓自己拉開和惰性開仗的架勢。往往在事情的開端,總是積極的想法在先,然後當頭腦中冒出“我是不是可以……”這樣的問題時,惰性就出現了,“戰爭”也就開始了。一旦開仗,結果就難說了。所以,執行者要在積極的想法一出現後馬上行動,讓惰性沒有乘虛而入的可能。

富蘭克林說:“把握今日等於擁有兩倍的明日。”將今天該做的事拖延到明天,而即使到了明天也無法做好的人,占了大約一半以上。今日事,今日畢,才能成就大事。

歌德說:“把握住現在的瞬間,從現在開始做起。隻有勇敢的人身上才會賦有天才、能力和魅力。因此,隻要堅持做下去就行,在實幹的過程當中,你的心態會越來越成熟。有了開始,不久之後你的工作就可以順利完成了。”

一個勤奮的藝術家為了不讓任何一個想法溜掉,當他產生新的靈感時,會立即把它記下來,比如身邊的某一片紙上,或者是他的衣服上——即使是在深夜,他也會這樣做。他的這個習慣十分自然、毫不費力。可是如果這個藝術家一定要等回到了畫室,展開了畫布,調好了顏料,才執筆捕捉。結果,待一切就緒後,無論他再怎麼苦苦思索,美好的靈感火花卻早已模糊,難覓蹤影。一個優秀的執行者都具有馬上行動的習慣,就像藝術家記錄自己的靈感一樣自然。

立即行動是一種成功的態度。一分鍾也不要拖延,立刻穿上行動的鞋,你會發現你的路越走越寬,越走越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