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行商再諫言(2 / 2)

終於,秦晉總算提到了一絲正題。

“你們的商隊由河西至此,消耗靡費,縱使貨物全是絲綢瓷器這種在波斯價值連城的東西,不知又能帶回河西幾何呢?”

秦晉不了解商道,但也曾聽賽義德說過一些基本的東西。

行商所壟斷的商道並非越長越好,能夠獲取足夠多的利潤是有個前提的,那就是一條陸上商隊所跨越的地域最好不要超過一千裏。

否則利潤變化將逐級下降。這裏不僅有地方稅收不一的因素,更有運送者消耗靡費的因素。

當西域等地小國林立,戰亂不止時,前者的影響將將會使稅收的支出大到可以抵消所有的利潤,甚至血本無歸。而一旦前者不是主要問題,那麼後者影響利潤的嚴重性就會凸現出來,消耗會隨著路程的增多而加大。

馱馬與人每日所消耗的食物與水,都是一筆不容忽視的支出,而且尤其是長途運輸,隨商隊所攜帶糧食與水的馱馬和人同樣也要有所消耗。

總而言之,這筆支出就會隨著路程的累加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李忠愣了一下,沒想到秦晉回問出這種問題,但他反應十分迅速,立即答道:

“得聞王師開拓至此,就算賠的血本無歸,小人也要來支持助威!”

這是一句政治正確的話,對一般人或許可以糊弄過去,但秦晉是何許人也?怎麼可能三言兩語就被糊弄了呢?

“先生商隊規模不小,人吃馬嚼的,總不能連回去的路費都賠掉吧?到時,可莫要打我的注意啊!”

看似玩笑話,實際上卻委婉揭穿了李忠剛剛所說的謊話。

李忠麵色一紅,覺得自己還是低估了秦晉,讓對方看出了破綻。但好在,他們所帶來的貨物價值不菲,絕對達不到賠幹淨路費的地步,否則可就真不像個商隊了。

“小人來見丞相,實在是有個不情之請,希望丞相能夠成全!”

秦晉倒也痛快。

“若不違法度,公平,答應你也無妨!”

“小人先謝過丞相!”

原來,李忠希望秦晉能夠取締那些從昏陀多到木鹿城道路上遍布的稅卡。

安西四鎮重新歸於朝廷,自然不會出現一地一收稅的情況。但翻越蔥嶺,抵達昏陀多以後,幾乎每幾十裏就會有稅卡存在。

因為神武軍雖然已經占領了沿途各個地方,但施政在短時間內尚無法與安西看齊,就更別提隴右關中和中原了。

來到呼羅珊,真正讓行商肉疼的是這些多如牛毛的稅卡。

取消了牛毛一般多的稅卡,商人不必反複遭受盤剝,商路自然而然就會越發的活躍,繁盛。

這些舉措也是秦晉一直在計劃之中的,如果取消了大部分的稅卡,將商稅控製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使稅收能夠集中在各都護,總督與巡撫的手中,將大大有利於朝廷對西域的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