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援兵向東去(2 / 2)

馬赫迪在一萬大食步騎的護衛下於三日後開拔,徐徐往東方而去,賽義德作為幕僚也一同隨行。

在此之前,已經有三萬人分作兩個梯隊陸續開赴呼羅珊。

由於行軍緩慢,賽義德得以領略了幼發拉底河與底格裏斯河沿岸的繁盛景象。

這裏與幾十年前相比,似乎更加富庶了,田地一眼望不到盡頭,播種下的青苗也延伸到天地的邊緣。唯有高高懸掛在頭頂上的太陽有些不合時宜,大量的光照和高溫使得地上的草樹莊稼無時不刻都陷於缺水的邊緣。

但高溫和幹旱難不倒勤勞智慧的大食農民,他們製造出了巨大而精巧的水車,從幼發拉底河與底格裏斯河取水,然後引入修建在高架上的引水渠中,流向兩岸各處的田地中去。

有那麼一瞬間,賽義德恍惚了,仿佛自己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孩童時代,無憂無慮的在祖父的庇護下玩耍嬉戲,享受著絕大多數平民無法享受的奢靡生活。

然則,風雲突變,炸雷驚響。

賽義德猛的從回憶中驚醒,突然發覺自己出了一身的汗,連罩在身上的白色長袍都濕透了。

烏雲遮住了熾烈太陽,馬赫迪抬頭看天,喃喃道:

“這場雨來的好啊,否則兩河岸邊的莊稼都幹涸枯死了!”

大食人向來注重遊牧而忽略農田稼穡,而馬赫迪的表現讓賽義德有些吃驚,看來他的意識裏,對於農田的看重是遠遠超乎自己想象的。

大食人發跡於沙漠,生存環境極端惡劣,他們能夠時時刻刻補充部落物資的唯一辦法就是搶掠。

搶波斯人,搶埃及人,搶羅馬人、希臘人……隻要能為他們提供生存的一切生存必備之物,就沒有不搶的。

也因此,作為落後的野蠻代表,大食人一直被波斯帝國壓製分化。

直到穆罕默德的出現,改變了大食人遭受壓迫和奴役的狀態。

百多年後,當年的被奴役者成了這廣闊土地的主人,而曾經輝煌一時的波斯人,現在卻成了次等人。

離開兩河流域以後,地勢從平原逐漸變得崎嶇,起伏的山地和樹林越來越多,他們即將進入波斯人興起之地,呼羅珊。

馬赫迪與前兩個梯隊的聯係十分緊密,一天三次通信,時時刻刻都保持著對他們的控製。

然則,令他比較失望的是,一路上並沒有發現任何關於唐人的蹤跡。

如果按照常理推斷,唐人在占領木鹿城以後,為了穩固奪下的土地,必然要加快擴張的步伐,隻有不斷的向西推進,才能最大限度的保住現有的勝利果實。

可是,一切都與預計中不太一樣,深入呼羅珊腹地的大食先鋒並沒有發現唐人的蹤跡,甚至連大食的敗兵都沒有發現多少。

零星的一些敗兵加起來也不過千把人,這與一場大敗實在是不相匹配的。

為了解開心中的這個疑團,馬赫迪決定加快行軍的步伐,不論唐人搞什麼詭計,隻要大軍以最快的速度推進到木鹿城,便見分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