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李承宏隻來得及殺掉了幾個魚朝恩的鐵杆親信,瑪祥仲巴傑就及時的出手製止了,否則以邵仲莊與魚朝恩的關係,怕是也在被殺之列。但神策軍的待遇也由此一落千丈,很快就被瑪祥仲巴傑進一步肢解,充入新附軍中,準備送到戰場上做人肉添頭。
再後來,失態的發展更是千回百轉,放在七日之前,邵仲莊做夢也想不到自己居然又重新投了唐朝,還做了秦晉的部下。現在神策軍和一部分左武衛軍中說的算的,除了他還有唐審行,而唐審行又是個老好人,所以可以說大事小情都可由其一言而決。這就是他敢於和秦晉叫板的底氣。
然則,就算有如此之足的底氣,秦晉依舊沒給他一絲一毫的麵子,人該抓的都抓了,該殺的也一個都沒含糊。邵仲莊眼見著秦晉在親衛馬隊的護持下走的遠了,便恨恨的瞪了一眼,心中暗暗發狠,秦晉一定有用得著他的地方,到那時可別怪神策軍陽奉陰違,甚至調轉刀槍……
秦晉跟著大隊人馬向前走了大約一裏地,便遇見了跟著軍吏趕過來的中護軍竇嘉。
竇嘉的心中也十分惶惑,自己不過是一個小小的中護軍,怎麼能讓堂堂的禦史大夫親自召見呢?
見到竇嘉時,秦晉臉上的陰霾一掃而光,又下了馬,拉著他並肩而行。
“聽說你是將門之後,某有意扶持你做神策軍之主,可願意?”
“啊?”
竇嘉被秦晉突如其來的一句話驚呆了,不知該如何回答,就算又以招攬,按照套路不也得先扯幾句閑話,然後再慢慢的往正題上引嗎?這位禦史大夫看起來年歲與他相仿,做事卻異於常人,難怪人家成了位高權重的高官,自己卻還是個小小的中護軍。
但竇嘉也並非沒見過世麵的小人物,自小所受到的教育和耳濡目染,都使他有著十分得體的應對本能。
“承蒙錯愛,末將雖不才,卻願意為大夫效犬馬之勞!也算為朝廷盡一份力,讓百姓們早一日恢複到從前的太平日子,少受些苦……”
秦晉點了點頭,竇嘉的回頭就已經表示願意,事實上隻有傻子才不樂意呢。他也是被邵仲莊的不自量力弄的有些火氣,這個竇嘉不論談吐還是麵相,倒是讓人舒服的很。
早在神策軍投靠之初,秦晉就研究了神策軍中幾乎所有校尉以上的軍將,這個中護軍竇嘉雖然秩級不低,但卻是屬於不受重用的一批人。而這些並非重點,重點在於竇嘉的出身,其祖上乃是前隋大將軍竇毅,竇毅的一個女兒嫁給了唐高祖李淵,便是竇皇後,竇嘉滿門也因此進一步的成為唐朝的勳戚重臣之列。
雖然距離開國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竇嘉也在屢次的政治鬥爭中起起伏伏,聲勢也早就大不如前,但這些過往的資曆和較好的名聲都是可以為之依仗的基礎。
秦晉雖然對門閥當政的世道不以為然,可在這種大環境下想要事半而功倍,最好的辦法自然是將這些門閥世族觀招至麾下了。竇嘉這個破落勳戚便是他看好的目標。
不過,此前的了解終究是聽別人說的,見一次麵所得到的印象也往往是不準確的,秦晉便有意考教一下此人,看看他究竟是不是可以扶得起來。至少,應對突如其來的問題,此人表現還算中規中矩,沒有表現出愚蠢的一麵。
“現下吐蕃人占據長安,朝廷若想在年內克複,你覺得有幾成把握?”
竇嘉略一思索,從容答道:
“既然大夫又問,末將便直言了,大夫進兵關中看似閑庭信步,實則兵力捉襟見肘,之所以不急著與吐蕃人接戰,是在等他們犯錯!”
其實,竇嘉如此實誠的回答是冒了險的,一般人絕不會在這種情形下直言不諱,但他就是要賭一把,賭贏了便皆大歡喜,輸了也沒什麼好失去的。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因素也很重要,他實在是很看好秦晉,覺得此人的前途絕不僅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