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獵物網中圍(1 / 2)

“小使臣藥葛毗伽拜見天可汗大唐皇帝陛下!”

李亨袞冕在身,端坐榻上,他一直沒認為當這個皇帝有何歡樂可言,藥葛毗伽的一句“天可汗”卻好像給他灌了一口清心順氣湯,渾身上下說不出來的舒坦。

是啊!唐朝到了這般光景,差點連京師都被叛軍攻下,還怎麼可能使外邦臣服?讓他們甘心任憑天可汗驅使呢?

然則,藥葛毗伽作為草原霸主回紇的副使,一句天可汗出口,就等於承認了李亨天可汗的資格。

秦晉距離李亨的距離隻隔著一排宰相,李亨的表情都看一清二楚,那種由內而外生出的亢奮情緒,也讀的明明白白。

可翻過來想想,這又何嚐不是一種可悲的處境呢?

從李世民開始,曆代天可汗何須草原番邦承認才能作數?哪個不服直接提兵打過去,哪怕遠在萬裏的西域或河中都易如反掌的取敵國都城,擒敵國酋首!

反觀現在的李亨,藥葛毗伽一句天可汗就使他亢奮了,這不正是唐朝衰微與不自信的表現嗎?

但是,可悲歸可悲,這麼做並非自欺欺人,而是讓回紇部帶了頭向新天子、新天可汗道賀,如此一來,至少在一兩年內那些心懷異誌的番邦就不敢輕舉妄動。

如此,也為唐朝盡快滅掉安史叛賊爭取了足夠的時間。

說到底,底氣硬有底氣硬的做法,底氣不足也有底氣不足的做法。一切以現實為基礎製定的政策,將會為唐朝這艘又老又破的大船穩定好難以控製的船舵,失之不會偏離了航向。

藥葛毗伽按照秦晉所教的內容,向李亨承認了回紇兵在長安城內的不法行徑,並表示願意加倍的賠償城中百姓所遭受的損失,且交出直接行凶者以告慰冤死者的在天之靈。

百官們一時間都傻眼了,他們萬萬沒想到趾高氣昂的回紇使臣居然如此奴顏婢膝的認錯求饒。這也太超乎常人所料了吧。

回紇兵到了長安以後,不少官員都見識了這些人的蠻橫與不講理。長安城外的凋敝讓這些人找到了足夠的自信,根本就不把當地的百姓和維持治安的軍卒放在眼裏,動輒嗬斥打罵。

不少非神武軍係統的軍將都為了不惹事,持著息事寧人的態度,因而才使得回紇人愈發猖狂。

後來,不少官員們聽說這些無法無天的回紇兵竟鬧到了長安城裏麵去,還弄出了人命。長安城裏可是神武軍負責的區域,人們都等著看神武軍將如何對待此事,秉公法辦,還是姑息縱容!

然則,出手的竟是京兆府。那些看起來驍勇善戰的回紇兵們竟然折在了京兆府差役的手中,悉數被下了大獄。

一些官員提起京兆尹崔光遠就頻頻讚歎,此人不愧是與安史叛軍交過手的人,就該狠狠教訓教訓這些不知死活的番邦野人,難道大唐糟了亂,就要被這些昔日的臣屬之國騎到脖子上拉屎撒尿嗎?

也有一些人不看好崔光遠的動作,回紇人不好惹,他們的數萬大軍可就在長安以北不足百裏的醴泉,萬一得知此事以後不管不顧的南下討要說法,豈非眨眼就是一場兵禍?

關中已經被孫孝哲快折騰成了人間地獄,再也禁不住折騰。因而,這些人中有的已經寫好了彈章,隻等兵禍一起,立時就彈劾崔光遠恣意妄為,擅開兵釁!

然則,這出驚心動魄的大戲終究沒有按照官員們預料的方向走下去,而是突然插進來廣平王謀刺的大事,然後又以這種令人瞠目結舌的方式收場。

這簡直太不可思議了,回紇人怎麼就服了軟呢?

與此同時,絕大多數人也都長長鬆了一口氣,既然回紇人認錯服軟,也就是說不會有兵禍危及長安。

這個結果對李亨而言也是遠遠超出了預想,本來事件棘手的事,現在竟變成了十足的大好事。他無意的看了一眼秦晉,都是這個年輕人化腐朽為神奇,解決了這個大麻煩,因廣平王遇刺而生出的煩悶情緒也消散了不少。

於是,在藥葛毗伽做足了低姿態以後,李亨金口一開,念在他們勤王南下,忠心王事的份上,赦免了磨延啜羅等人的罪過,可以即刻開釋,打也有言在先,倘若日後再犯就絕無輕饒之理!

在得到了天子的確切許諾之後,藥葛毗伽如釋重負又依照漢人禮數叩拜,然後才從地上爬了起來。

“不知小使臣何時可見磨延啜羅?磨延啜羅為正使,理當前來覲見天可汗!”

磨延啜羅本是正使,理應由此人與李亨交涉,但現在他身陷囹圄之中,說起來也是一奇。

這時,宰相房琯說話了。

“磨延啜羅有罪之身,哪還有資格做正使覲見天子了?國事交涉何妨由藥葛副使一並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