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內部有雜音(2 / 2)

“先生終日彈劾禦史大夫,朕為此事身為頭疼,有什麼方法可以化解就好了!”

李輔國看著李泌關於秦晉養寇自重的幾大罪狀,心中也不免有些驚訝,想不到大局尚未底定,這廝就想著落井下石了。如果離開了秦晉,找誰來統禦大軍,出關平叛?這個念頭剛在腦子裏蹦了出來,後背就已經驚出了滿滿的冷汗。

一個人的名字又從他的眼前閃過,那就是郭子儀。

不得不說,郭子儀在長安守禦的數戰之中,表現都極為搶眼,甚至於許多時候都改過了秦晉的光焰。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秦晉作為製定防禦策略的重臣,肯定不能再像以前那樣衝鋒陷陣,表現也自然就不如斬將奪旗的郭子儀搶眼了。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若非秦晉的策劃籌謀,使得神武軍、團結兵、民營體係完備,郭子儀再有將才,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不夠,李輔國並非是為秦晉鳴不平,而是因為郭子儀的過分搶眼而感到了如影隨形的不安。

郭子儀幾乎就因為李輔國的構陷而慘死在劊子手的利斧之下,因此他們兩個的仇怨今生今世是解不開的,如果教此人取代秦晉而得勢,對李輔國而言簡直就是噩夢一般的存在。

想及此處,李輔國暗暗發狠,絕不能讓李泌等人的謀劃得逞。

“陛下,奴婢見識淺,門下侍郎說言不敢妄意,但還是有個疑問,若處置了禦史大夫,誰最高興呢?”

李亨饒有興致的看著李輔國,見他切入問題的方向比較新意,想了一下便答道:

“禦史大夫力挫二十萬叛軍,如果遭難,自然非孫賊孝哲莫屬!”

李輔國重重一拍大腿,神情自是極為讚同。

“陛下聖明,若親者痛而仇者快,又豈能為之?”

繞了個圈子,關鍵處在這裏,李亨也禁不住一拍大腿。

“此言甚是,朕若為之,豈非就成了桀紂之君?”

原本他還有些猶豫,該如何妥善處置,現在聽了李輔國的一席話,大有豁然開朗之感。

眼見著李亨眉宇間舒展開來,李輔國心中卻暗暗冷笑,今日給李泌送上一記暗箭,隻能怪他欲使郭子儀取代秦晉。

誠如李亨所言,若聽信了對秦晉養寇自重的諫言便是桀紂之君,那麼按照這個邏輯諫言之人豈非就是大奸臣了?

當日,天子詔書頒下,以秦晉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全權謀劃平叛擊賊事宜,然後又以廣平王李豫副之。

詔書一出,朝野上下盡皆嘩然,原本洶洶熱議的養寇自重不但沒能動搖秦晉的地位,反而助其再進一步,秦晉以禦史大夫之本官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廣平王李豫僅為副元帥,結果就是關中的所有兵馬都在秦晉的節製範圍之內。將來趕到長安的勤王兵馬一樣也不能例外!

就目前為眾人所知的,趕赴關中勤王的兵馬有穎王李璬所領兩萬蜀軍,仆固懷恩於靈武自行招募的萬餘人馬,還有馮翊郡太守杜甫所領的神武軍。除此之外,聲勢最為浩大的一支當屬李嗣業所領的安西軍以及麾下關中民軍。

李嗣業所領的民軍在為朝野所知的數路勤王兵馬裏表現是最為出彩的,李璬的勤王兵馬尚停留在軍報之中,隻知道他們還在黃興與劍門一帶的艱險大山中行軍,而仆固懷恩新招募治軍尚在朔方靈武,未及開拔。

杜甫和楊行本的神武軍倒是進入了馮翊郡,可那裏早就是焦土一片,至今也沒有什麼可以為人稱道的戰績。

隻有李嗣業所領的民軍,先後奪取了京兆府以北的數個重鎮,對孫孝哲叛軍形成了泰山壓頂之勢,在朝野的認知中,叛軍之所以如此之快的崩潰,一定和李嗣業的所為有著密不可分的幹係。

當秦琰把突出李嗣業的傳言說與秦晉時,秦晉隻報之以一笑。

兵馬大元帥的職權都到手了,他還在乎這些蚊子叮咬一般的雜音嗎?自從與郭子儀有了那一番隱秘的交談,秦晉的心境已然得到了潛移默化的飛躍,對於謠言和攻訐的態度也更加處之泰然。

不過,秦琰卻是個火爆脾氣,對這種背後專搞小動作的無恥之徒憤恨不已,總罵罵咧咧的表示,早晚有一日要讓他們得到教訓。害的秦晉不得不一再警告其不得恣意妄為,秦琰畢竟是秦晉的家奴出身,一舉一動都不僅僅代表著他自己本人,而是代表著秦晉。

“走,隨我上城,去看看叛軍瓦解的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