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底,秦晉在唐朝的官場上還是個新人,有著與時人不同思維的他還很難適應這種極度令人作嘔的蠅營狗苟。相比較而言,郭子儀在軍中摸爬滾打了數十年,從普普通的軍吏一步步到了今日的位置,內心早就鍛煉的鐵石一般,也由此忽略了秦晉內心真正的感受,因而才會覺得詫異。
郭子儀也眯起了眼睛看著秦晉,心中暗暗揣測著,這個幾乎憑借一己之力而拯救了長安,甚至於唐朝的年輕人因何而悵然若失。
不過,心思念頭轉了許多卻得不倒一丁點頭緒,誰又能想得到,這個看起來老謀深算,似乎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的禦史大夫竟在因為遭遇不公對待委屈而憤然寡歡呢?
這對於秦晉而言也僅此而已了,他很快就從不利的負麵情緒中收拾好了心境,突然說了句看似與當下局麵毫不相幹的話。
“今晚恐怕又是個不眠之夜,得好好想想如何應對那些洶洶非議!”
驟然間,郭子儀笑了,他明白了秦晉那奇怪的表情是因何而起。
“些許雜音,大夫又何必掛懷呢?”
說到此處,郭子儀頓了一頓,似乎猶豫了一陣,才又說道:
“以末將所見,朝廷上有這種非議,對大夫反而事件大大的好事。否則以恢複社稷之功在身,又得滿朝上下擁戴景從,又讓天子如何自處?”
這話說的便稍顯交淺而言深,但郭子儀不知為何竟一股腦的說了出來。
秦晉何等聰明之人,馬上就領會了其中的關鍵處,這就是所謂的捧殺把。繼而,又不免出了一身的冷汗。
郭子儀說的不錯,如果朝廷上下都對自己擁護景從,恐怕天子就會時時刻刻被危機感所逼迫,自己恐怕將會麵對更大的危機。念頭至此,秦晉竟嗬嗬的笑了,李泌等人對自己苦苦刁難構陷,反而成了最好的保護。
假如李泌得知苦心經營竟換來的是這般結果,不是該氣的暴跳如雷?
這也從側麵反證了李泌並非大奸大惡之徒,或者說此人才華或許有之,但智商稍有不足,難以無所不用其極。
倘若以“捧殺”之計為之,李泌所得到的回報,將遠遠大於死咬住不放這種招數。
“好了,且先不去想這些煩心事,明日還是按照計劃行事,對叛軍隻以招撫為主,願降者可以留下,不願降者……”
秦晉的眼睛裏忽然閃過了一絲狠辣。
“烏護懷忠會讓他們後悔的!”
願降者可以活命,不願意投降的,秦晉既不會放任不管任其為禍關中,乃至於逃回河北重新加入叛軍。因而殺掉他們是最好的辦法。
烏護懷忠麾下的騎兵雖然隻有五千人,但對付這種軍心早就渙散的亂兵逃卒,哪怕以一敵十也綽綽有餘。
秦晉所指,李泌會攻訐自己的原因所在也就在此處。
事實也一如他所料,第二日一早,李泌的彈章就被呈送到了天子李亨的案頭。
李亨一看到是李泌的彈章,眉頭立時就擰了起來,但又倏然苦笑。
李泌是他最為敬重的先生,在他落難之時依舊不離不棄,哪怕在即將被廢的險惡境地也不曾改變過,那數百個難熬日日夜夜現在想來還心悸不已,試問如此忠貞之人又豈能輕易相負?
不過,李泌失蹤死咬著秦晉,似乎不將此人拉下馬就絕不會甘心。
當然,李亨絕不以為李泌乃是出自私心使然,隻是過於偏執了而已。
展開奏章,內容與意料中大致不差,依舊是彈劾秦晉養寇自重。
對於秦晉養寇自重的傳言,近幾日在朝野上下忽然就冒了出來,一開始李亨不以為然,但發現以訛傳訛的人越來越多,就當眾申斥了幾個不知死活的給事中,算是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但是,官員們好像並不買賬,於是乎李泌就被推到了前台,儼然成為百官的意見領袖。
說來也是一奇,朝廷素來以政事堂的宰相為重,而李泌僅僅是個門下侍郎,甚至連入政事堂的資格都沒有,居然可以權比宰相了。而那些正牌的宰相們,如魏方進等人,則都成了隻知道點頭搖頭的印章。
然則,縱然議論洶洶,李亨心中也自由一杆秤,朝廷能有今日的轉機,全然離不開秦晉的用命,如果因為當下的動兵方略就指責其養寇自重,這就有失公允了。
正思量間,李輔國輕手躡腳的進入了殿中,李亨馬上讓他來看李泌對秦晉的彈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