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河西神秘軍(2 / 2)

……

天過午時,孫孝哲全副盔甲視察各營,昨日攻城眼看著就成了,卻在最後關頭功虧一簣,徒然丟下了數千具屍體。

為此,孫孝哲又氣又惱,竟一夜未眠。正值寒冬封凍,土地被凍的比鐵還硬,挖城和灌水等屢試不爽的攻城招數都沒有用武之地,而且惡劣的條件還為攻城帶來了諸多的負麵條件。

孫孝哲甚至在想,如果攻城戰發生在盛夏,也許長安早就再各種手段的夾攻下陷落了。

“可惜,可惜,昨日若非功虧一簣,今日你我就在城中沐浴了!”

最後,孫孝哲還是忍不住連連惋惜。

“大帥不必煩惱憂愁,大不了困到來年開春,待城中青黃不接,糧食無以為繼,咱們就可以輕易進城了!”

張通儒出言安慰,孫孝哲卻並不領情。

“糊塗,咱們等的起,洛陽城裏的晉王也等不起。沒有這攻克長安的功勞,他拿什麼和那小兒抗衡?”

晉王自是指安慶緒,安祿山有意立段氏所出的幼子為太子,而且史思明又和安慶緒多有齟齬,如果沒有足夠大的功勞,太子之位落在誰手,還真就不好說。

孫孝哲在潼關外被困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他不想兵臨長安城下以後,再困個一年半載,他不止一次的提醒自己,必須在三個月之內,也就是年關之前,徹底攻下長安。

與張通儒說話間,孫孝哲眼前靈光乍現,忽然想到了秦晉和神武軍極為重要的一環。

那就是馮翊郡。

秦晉曾任馮翊郡太守,馮翊郡作為三輔之一,在關中乃至天下郡縣中的地位都是首屈一指的,而且向東緊鄰河東,向西北銜接朔方,是個極為重要的戰略要地。此前他的目光隻著落在長安城裏,直到屢屢攻城受挫之後,才恍然發覺,關中要地不僅僅隻有一座長安城。作為神武軍發跡之地,作為連接關中與河東的樞紐之地,馮翊郡顯然是極有價值的攻擊目標。

一念及此,孫孝哲縱聲大笑。

“秦晉啊秦晉,既然龜縮在長安城中做縮頭烏龜,就別怪本帥去抄你的老家,斷你的後路!”

“大帥可有計策破城了?”

張通儒不止一次見到孫孝哲似眼前這般縱聲大笑,而每次都是有了定計的,然後獲得大勝。

“從明日起,隻對長安佯攻,你率一部人馬,直搗馮翊郡。首要目標是同州城,次要則是蒲津關。”

聞言,張通儒精神一震,又有了立功的機會,當即便摩拳擦掌起來。

“走,回中軍!”

回到中軍候,孫孝哲趴在關中地圖前,仔細研究了半天,非但定好了出兵馮翊的計劃,連扶風郡也一並列如掃蕩強攻的目標。

次日一早,掃蕩正式開始,長安以西乃李隆基西逃所經之地,對當地官府造成了極大的震動,沿途郡縣官員大多逃散,留下來的見燕軍一到也即刻投降,因而不到一日的功夫,大半扶風郡竟都改旗易幟,由唐朝郡縣變成了大燕郡縣。

燕軍繼而又一鼓作氣向西進入汧陽郡,一時之間,竟勢如破竹,大有直逼隴右河西的架勢。

在此期間,孫孝哲又得到了一則頗為奇怪的消息。

一股身份不明的唐.軍,大約有五六千之數,從河西之地而來,軍紀極好,一路上竟秋毫無犯。

當地投降的官員中,有很多人都親眼見到了這支軍隊,而且都描述的極為相似,不似作假。

不過,這則消息送到孫孝哲的案頭後,他不禁有些懷疑,倘若真的有五六千人唐.軍精銳從河西而來,為什麼一直沒有發現這股人馬的蹤跡?還是這股人馬與仆固懷恩部原本就是同一股人?

為此,孫孝哲特地親自訊問了仆固部的俘虜,而得到的結果卻是,仆固部由靈武的進軍方向乃由北向南,經鹽州、慶州、寧州等地,於武功展開大戰並一敗塗地。這顯然和那股神秘人馬的進軍路徑不同。

孫孝哲在地圖上把扶風、汧陽等地一一圈了起來,而路徑最後竟直指湟水。

這讓孫孝哲眉頭突突一陣猛跳,湟水顯然並非這支神秘人馬的來源地,由湟水往北過了賀蘭山扁都口就是河西節度使的治所涼州。

難道這支神秘人馬來自於河西?

一時之間,孫孝哲興趣大起,他倒不認為五六千人可以對圍困長安的二十萬人造成威脅,隻想知道究是哪一位名將,竟能使五六千之數的人馬在自己眼皮底下隱匿行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