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河西神秘軍(1 / 2)

白孝德之死在長安官場並沒有掀起多大的風浪,秦晉在第二天一早就找到了京兆尹崔光遠,告訴他隻管徹查,無論有什麼阻力都要查出幕後的殺人主使,但結果卻不能對外公布。

崔光遠心領神會,他在官場混跡多年,自然知道這位年輕的禦史大夫的打算,表示會妥善處置此事,但還是有一點擔心。

“若天子問起,下吏又該如何作答呢?”

潛台詞是不敢欺君,自從陳希烈自殺未遂事件後,他算是看透了,當今天子不像太上皇那般鋒芒畢露,但也絕非輕易可以糊弄的人,倘若欺君,萬一被揭穿了,下場不會比陳希烈好。

秦晉卻笑道:

“大尹如何一葉障目了?以天子才智又如何猜不出殺死白孝德乃何人所為!”

崔光遠愣了一下,才壓低聲音道:

“大夫的意思,天子早就知道殺人者是誰了?”

秦晉道:

“大尹不也早就猜出來了嗎?天子若想處置此人,有大把的理由和罪證,又何必等著大尹清查出殺人罪證呢?”

其實崔光遠也是身在局中,關心則亂,經秦晉的提醒後,立即就意識到了問題的關鍵所在。但他又直覺怒意上湧,一拳狠狠砸在了案頭。

“如此任人唯私,豈是明主所為!”

這通發泄卻讓秦晉對崔光遠又有了新的認識,別看此人平日裏對那些重臣曲意逢迎,實則內裏卻頗有些憂國憂民之心,他這一句發泄也正說中了李亨作為天子很不合格的地方。

多年遭受打壓的太子經曆,已經使這個人養成了用人任事的謹小慎微,任用私人,也就順理成章。信任的人不會輕易懲處,不被信任的人就算委以高官要職,也不會與私人一視同仁,但有犯錯則鐵麵處置。宰相陳希烈其人則是屬於後者的典型,雖然與李泌、李輔國謀劃不軌,但卻落得了與二李截然不同的下場。

幸甚,秦晉是屬於前者的,作為被李亨信任的人,至少還有足夠的空間施展拳腳。其實,秦晉不止一次的考慮過自立的問題,眼看著亂世將至,如果自立未必不能打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但在權衡利弊之後,他又打消了據地自立的念頭,一則唐朝威望依舊存在,畢竟在安史之亂的前一年,唐朝還處於盛世之中,威望如日中天,就算現在兩京盡失,李唐依舊擁有著絕對無可比擬的人望。

在此之前,在秦晉麵前有兩條路,一條如漢末袁紹據地自立,一條就是小坊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前者不會受到掣肘,後者則能整合所有忠於朝廷的才智之士為己所用。各有利弊之下,秦晉最終還是選擇了寧願被掣肘,也不想做地方上的草頭王。

而此時唐朝也不是當年的漢朝,李唐皇室依舊擁有絕對的人望和權力基礎,將李亨作為傀儡,幾乎是不可能的。

太上皇李隆基的西逃,與其說是唐朝權力中樞的垮塌,不如看成一次洗牌。秦晉事先摸到了一大把好牌,自然要將好牌用的淋漓極致,在這場權力洗牌中盡可能的占據更多的好處。

李輔國雖然人品低劣,在曆史上臭名昭著,但秦晉此時卻不介意和這個頻頻與自己示好的人合作。

眼下的情況,陳希烈倒台了,李泌也夾起了尾巴,能夠限製秦晉的力量一股腦萎靡不振,有了李輔國在內廷的人脈基礎,秦晉當然就可以毫無顧忌放手施為。

“大夫和閹豎合作等於與虎謀皮,萬一這廝翻臉咬人,豈非……”

秦晉笑道:

“罪證在手,怕從何來?天子雖任用私人,卻也不敢去掩悠悠眾口!”

崔光遠打了個激靈,這種敵我糾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況實在讓人心驚又心累。

“李輔國一直要置郭子儀於死地,今日正可以此作為交換。”

這句話倒提醒了崔光遠,趕忙道:

“大夫若要救郭子儀,須得從速。如果晚了,郭子儀恐怕要步白孝德的後塵。”

郭子儀並沒有被關在京兆府的大獄中,而是一直被關在皇城禁衛的獄中,李輔國以內官監的身份,有知軍事的差遣,可以名正言順的插手皇城禁軍事務,弄死大獄裏的個把人簡直易如反掌。

不過,崔光遠還是有點不明白,秦晉為什麼對楊國忠餘黨的郭子儀如此看重,難道他真有什麼過人的本事嗎?

秦晉當然極為看重郭子儀,不說曆史記載中的印象,僅憑自己離開長安那三日功夫裏,郭子儀以毫無根基之身竟能把控神武軍與民營團結兵,沒有出現任何亂子,其人能力就足以窺得一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