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晉驟然變臉,這是清虛子始料未及的,他再三的向秦晉保證,自己絕無勾結叛逆之心,所獻伏火方也的確是夜間得夢所托。
“貧道雖然來的突兀,但實在是心向大唐啊,夢中仙人曾說秦使君就是星宿下凡,專門拯救我等凡人脫離戰亂苦海的……”
盯著清虛子看了好半晌,秦晉才露出一個頗為玩味的笑容。
“青虛真人勿怪,日前叛逆勾結城中奸細裏應外合,差點連秦某這公署都給拆了,軍中上下目前正在自查,你來的晚,難免列在懷疑之列,陳千裏他們打算親自傳你過堂訓話的,秦某念在你進獻伏火方有功,便親自代為詢問。”
清虛子這才擦了擦滿頭的冷汗,此時再麵對秦晉,再也不敢信口開河了。他總覺得秦晉那一雙眼睛有洞察人心的特異能力,每當犀利的目光掃過來時,就迫得他不敢與之直視。
這種無時不刻都如影隨形的壓迫感令清虛子渾身發緊,似乎隻有離開這處園子,與秦晉保持一定的距離,才會安定下來。
但是,秦晉還沒發話,他連半步都不敢輕易的挪動,隻能謹小慎微的瞄著秦晉,等著他接下來的話。
豈料秦晉竟不再說話了,隻背著手在園子裏漫無目的的走著,清虛子亦步亦趨跟在他的身後,心中惴惴不安,不知道秦晉葫蘆裏又賣的什麼藥。
嚇唬了清虛子之後,秦晉馬上又收了回來,再沒有確鑿的證據之前,他還不想徹底和這個老道徹底撕破臉,陳千裏和裴敬正在城中負責自查,一旦證實此人果真與蔡希德有勾結,他絕不會有半分手軟。
“聽說真人曾拒絕了天子召見?”
秦晉忽然發問,清虛子不無得意的回答道:“實在是仙尊托夢,囑咐貧道西行有風險,所以才拒不奉詔!”
唐朝皇族以同為李姓的老子為遠祖,是以道教就在當世有著超然的地位,自李隆基以前曆代天子都推崇道教,對於道教名家自然也就禮遇極了。清虛子不是臣,他不奉詔,李隆基為了證明自己的尊道,還要賜下大筆的賞賜。
說起來,這還是十幾年前的事了,清虛子因此而在天下聲名鵲起,名利雙收。養尊處優的日子直到安祿山攻陷洛陽開始戛然而止,篤信薩滿教和各種鬼神的蕃兵大肆劫掠了遍布於洛陽附近的佛寺。
佛教與武後當政時期,因為衝佛抑道,尊武貶李的需要而大為發展。佛寺兼並了大量的土地,聚斂了大量的財富,與之相對應的許多佛寺動輒供養了成千上萬的僧人。不少貧苦百姓為了填飽肚子,甚至甘願剃度入寺為僧。這種情況在李隆基登基後雖然有所遏製,但依舊緩慢的呈現上升姿態。
番兵們搶掠寺院獲得了大量的財富,轉而又將目光瞄準了洛陽附近同樣為數不少的道觀。
道觀杜設在崇山峻嶺當中,這給蕃兵搶掠製造了一定的麻煩。但有劫掠寺院在前得到大量金銀珠寶的例子在前,洛陽附近各處山中的道觀也開始跟著遭殃。
清虛子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才逃離了洛陽,趕赴河東。
秦晉眯著眼睛聽完了清虛子的自述,也不禁連連咋舌,想不到佛道兩家在當世已經進化成了大地主集團,而且所積累財富之驚人,也遠超想象。
對於佛道兩家遭受蕃兵的洗劫,秦晉不會有絲毫同情之心。
這兩個集團由於有朝廷的政策,憑借雄厚的財力不斷兼並土地,既不繳納稅賦,也不出納徭役……久而久之已經成了無數隻掛在唐朝身上的吸血跳蚤,吸得好好一條壯漢頭暈眼花。
在他看來,宗教隻低調的傳教度人,這並無不妥之處。可一旦聚斂錢財,則必然對社會造成極大的負麵影響。
因而,安祿山對這兩大吸血的跳蚤集團燒殺搶掠,秦晉樂見其成,問題是打破了佛道的金飯碗,該由誰來分享才是重頭戲。
很多佛教和道教的頭麵人物,為了在新秩序中分一杯羹,紛紛拋棄了唐朝,而轉投大燕。
這個清虛子在秦晉看來絕不是個有風骨的人,眉眼雖然生就一副道家仙態,可目光中所流露出來的,秦晉再熟悉不過,是一種極度渴求的貪欲。本質上講,與杜乾運這等人並無二致。
正是深刻了解杜乾運的為人,秦晉才會對這個清虛子謹慎防範。這種投機客兩利則合,無利則分。隻可利用,不可信重。
清虛子似乎也意識到了自己於神武軍中位置重要之所在,對火藥的配置便在緊要處留有後手,教授徒弟時,更是能掖就掖,能藏就藏。這其中的關鍵在於,伏火方上的配方寫的太過粗略,而煉製火藥從開始到結束,甚至炒製之時火候的大小,則全憑經驗掌握。因而秦晉在進過數次試驗之後,不得不承認了一個現實,目前而言隻有清虛子親自出馬製出的火藥才是最精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