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鄙視神武軍(2 / 2)

思來想去,火拔歸仁很不甘心將自己的希望寄托在這麼不靠譜的人身上,但他除了幹瞪眼又有什麼法子呢?

心思煩躁的火拔歸仁回到了自己的軍中,翻出了河東道南部的地圖,絳州與澤州相接於河北道、河東道、都畿道三道,其位置十分重要,所以史思明在河北道戰事吃緊的情況下,仍舊沒有放棄絳州,還派了至少有三萬人駐守此地。

其目的一則是切斷北都太原與關中的交通,其二就是控製了此處,對偽燕叛軍而言,進可攻退可守。

秦晉將主要目標放在絳州上,誓要肅清此地叛軍,從戰略上看無可厚非。然則,想要啃石頭,也得有足夠硬的牙口,否則除了讓石頭崩掉滿口牙齒意外,隻能徒惹笑柄。

不過,鄙視歸鄙視,火拔歸仁還是想推演一番,看看秦晉在絳州的舉措究竟有幾分成功的可能性。於是他在簡陋的地圖前比比劃劃著,揣測著秦晉的神武軍會如何進攻,史思明部的偏師又如何應對。

一旦將注意力集中於兵力推演上,火拔歸仁就陷入了忘我的狀態,甚至還自言自語著:

“神武軍的可用之兵約有萬人,再加上半瓶水的龍武軍殘部也當有兩萬人,可能還要招募一些地方子弟,滿打滿算三萬人……”

說話的同時,火拔歸仁伸出了三根手指,又很快將其中的兩根手指收了回去。

“龍武軍殘部就像打斷了骨頭的人,空有一副軀殼皮囊而已,何況又與神武軍有舊怨,這一萬人有沒有區別不大……後招募的地方之地,倉促所成之軍,豈不見封大夫的前車之鑒……”

數來數去,在火拔歸仁的眼裏,秦晉手中的牌怎麼看都是必輸的局麵。最終隻得仰天長歎了一聲。

“唉,天不祐我啊!”

……

“將軍,河東有緊急軍情,唐軍已經占領了河東城東部的安邑,於在夏縣與我軍對峙!”

孫孝哲大為意外,他沒想到河東城的唐軍居然敢出動出擊,就算秦晉這豎子狂妄,又是誰給的他自信呢?

“拿地圖來!”

中軍帳內的隨從很快在案頭鋪開了一張羊皮地圖,孫孝哲來到地圖前,夏縣、垣縣都是必須掌握在手中的,駐軍在三萬人上下,而且全是他的嫡係精銳,對付潼關的唐軍都綽綽有餘,更何況河東城的唐軍呢?

盡管孫孝哲承認秦晉其人頗為奸狡,但在攻城戰中,這種優勢,在絕對實力的差距麵前,都顯得微不足道。

“可是秦晉那豎子親自領軍?”

“據說是皇甫恪。”

提起皇甫恪孫孝哲就像吃了蒼蠅一般惡心,在史思明一度占領河東城其間,他為了搶在史思明之前取得成果,便派遣了使者趕到公開叛唐的皇甫恪軍中,可誰又曾想到,這廝一直虛與委蛇,為的就是要拖延時間,最後將時間拖的差不多了,又將他派去蒲津的殺了幹幹淨淨。

“派人到皇甫恪軍中去,問問他是否還有意歸順我大燕,從前談的條件,一律照舊!”

“將軍,將軍不是欲殺此賊嗎?”

一名裨將對此大為驚異,孫孝哲從來都是睚眥必報的,如何竟對這出爾反爾的皇甫恪網開一麵?

孫孝哲卻冷眼反問了一句:“誰說我不殺此賊了?”

頓時,在場的人都明白了孫孝哲的意圖,皇甫恪不降則已,隻要他敢降,孫孝哲一定收拾的他後悔做人。

“估計皇甫恪不會輕易歸順的,至少在絳州戰事初露端倪之前,他未必會答應。”

“敢問將軍,絳州之戰,我軍如何應對?”

在場的都是孫孝哲的心腹,都知道孫孝哲和史思明向來不睦,如果幫了絳州的史思明部,豈非為他在河北道的不利局麵做了開脫?

“看著,給夏縣,垣縣的將校傳命,沒有我的命令,不住他們妄動一兵一卒。”

在孫孝哲看來,盤踞在絳縣的人馬雖然不是史思明的精銳主力,但畢竟也是從範陽南下的老軍,都是百戰之士,再不濟,也不可能敗給人數與之相當的,神武軍。不管神武軍在唐朝內部傳的多麼多麼神氣,他們究竟是些幾乎沒上過戰場,甚至連血都沒見過的生瓜新兵。

雙方實力對比之下,孰優孰劣,豈非一目了然?

如果這都讓秦晉僥幸獲勝,除非豬會爬樹,公雞下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