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恕之所以很困難,是因為我們都認為,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所犯的錯誤付出代價,這樣才符合公平正義的原則,否則豈不便宜了犯錯的一方。但是不寬恕會產生什麼結果或副作用呢?例如痛苦、埋怨、憎惡、報複等等這些結果值不值得再承受,恐怕才是個更重要的一個問題。
寬恕也是一種能力,一種停止讓傷害繼續擴大的能力。沒有這種能力的人往往需要承擔因為報複所產生的風險,而這風險卻往往難以預料。不快的記憶使我們不能從被傷害的陰霾中平安歸來,痛苦總是如影隨形,我們也就不能放鬆和平靜了。
寬恕不隻是慈悲,也是修養。路易斯密得說:“也許在很久以前,有人傷害了你,而你卻忘不了那件不愉快的往事,到現在還痛苦不堪,那就表示你現在還在繼續接受那個傷害。其實,你是很無辜的,你要了解到,你是世界上惟一有這種經驗的人。趕快忘掉這不愉快的記憶,隻有寬恕,才能釋放你自己讓你鬆一口氣。”
錦囊妙計:用同情代替憤怒
對於梁先生來說,寬恕別人並不是一件很容易辦到的事情,因為在大多數人看來,寬恕傷害者是不合情理的行為,當你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和很深的心靈損傷之後,你對傷害者產生了怨恨的情緒,是非觀念認定:人必須承擔他所做事情的後果。
可是,對別人的憎惡和仇恨除了使自己的情緒和心理會受到嚴重的影響之外,卻不能對事情作出任何有意義的改變。對別人的憎惡和仇恨成了一隻橫亙在人生之路上的“怪物”,為了自己的福祉,你必須以最大的勇氣來擁抱這隻“怪物”,即使隻是為了你自己的利益而考慮,寬恕也是一件值得認真去做的事情。
顯然對於包括梁先生在內的大多數人來說,寬恕都是件很困難的事,下麵的這4個步驟將教會你如何學會寬恕他人:
一、不要等著別人來道歉
“通常我們都非常自以為是,‘除非他來道歉,否則我才不會原諒他呢。’”但是一旦你決定這麼做,一般來說,就得花上好幾年的時間來消除怒火,而付出代價的往往也是自己。這等於是把安寧交到了別人的手中,讓別人來主宰自己的心情。因為你隻要一想到那件不愉快的事,你就會感到憤怒和受傷害。
二、同情冒犯你的人
他這麼做也許是出於無知、恐懼或者是痛苦。你可以試著扮演一下那個做錯事的人,或者從他的角度給自己寫封信。
三、設想一下被自己所愛的人原諒後的輕鬆感
每個人都有犯錯誤的可能,想像一下某一天你得罪了一個你在乎的人,而他大度地原諒了你,你的心情如何?
四、完成一個象征性的行為
“當你決定寬恕他人時,如果沒有公眾行為來幫你完成這種表達,你可能也難以確信自己是否真的做到了寬恕。”因此,你可以自己找個方式,比如說,你可伸直手臂舉起一塊大石頭,當你決定寬恕時就把它扔掉;或者是點亮一支蠟燭,想象自己的怒火已經同這蠟燭一起熔化。
記住:寬恕並不等於忘記;就算在你決定寬恕之後,受傷的感覺往往還能停留很長一段時間,有時甚至需要你再次去寬恕。不過根據斯坦福大學的研究,已經寬恕了他人的人會覺得那些曾經讓他們鑽心疼痛的事情已不再痛苦了。當你改善了自己和他人的關係之後,你便在人生之路上又前進了一大步。通過彼此之間的關係,清晰的映照出了你的進步,這難道不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嗎?
從經驗中學會控製恐懼
有的人對什麼都無所謂,從來都不知道什麼叫害怕,我們稱其為無畏!事實上,這種無畏是一種改變人生的藝術,真的無畏嗎?
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有的人在過去的某些情境之中遭受過某種挫折和失敗,當再遇到同樣的情景時,過去的不良經驗和遭受挫折的感覺會被再次喚起,就會產生畏懼感。畏懼心理還與人的性格有關。一般從小就害羞、膽小,長大以後也不善交際,孤獨、內向的人,易產生畏懼感。
有的人對什麼都無所謂,從來都不知道什麼叫害怕,我們稱其為無畏!事實上,這種無畏是一種改變人生的藝術,真的無畏嗎?
天下萬事萬物都有其存在的意義,恐懼的存在即有其存在的道理,倘若你能了解恐懼的作用,也許可以利用恐懼來使你的人生受益,而不會讓它加劇你的自我毀滅。
試想:假如你從未經曆過任何恐懼,這大概是因為你的生活太安全了,你不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而且避免了各種挑戰。這樣的生活可以歸結為一個詞:沒意思。
恐懼是具有毀滅性的情感。恐懼對於人的靈魂來說,好似一滴落在一池溫泉中的毒藥。而且帶著五花八門的麵具,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出現。
為了戰勝恐懼,首先你必須具備麵對恐懼的勇氣和意誌,一旦你正視恐懼的目光,它就不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