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每個人都有非凡的英雄潛質(3)(2 / 2)

小米說,自己見過劉德華,劉德華鼓勵她把書讀好,才能為社會做更大的貢獻!

阿虎也是一個追星族,他說,很多同學為了能在英勇基金慈善演唱會站在最前麵,與偶像靠得最近,100名歌迷購買了15元無限次進出聖淘沙的年票,提早15天,到聖淘沙去排隊進場。甚至於他們班級上的一名女生為了追F4,一年內花了3萬元買唱片、看演唱會、買紀念品、包車追星……

而企業家陳東卻說,自己最崇拜的人就是周恩來,因為他身上有很多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自己的成功也是從周恩來身上總結出來的經驗。而還有好多偉大的人物都能給自己一些好的提示。有的時候,自己的企業陷入了危機,自己總是從容不迫地尋找一些偉人的故事來充實自己,從而找到正確的途徑……

觀念突破:效仿優點還是盲目崇拜

柏頓爵是19世紀的英國探險家,完全是文藝複興時代的代表。他的生活最多彩多姿。他是一位作家,又是一位地理學家,他能說二十三種語言,五十六種方言。同時,他又是一名探險家。因為他具備豐富的語言知識,使他在探險的過程中更容易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因此,他也受到了更多探險家的崇拜!

探險家崇拜他,才會在很多的地方向他學習,比如探險的勇氣,本身具備的探險知識和素質等等。

像案例中的小米崇拜劉德華,其實是一件非常正常和普通的事,正是因為崇拜,她才能看到劉德華的很多優點。而後麵的企業家陳東也是從周恩來的身上吸取了營養,從而走上了企業家之路。

而像阿虎那樣的崇拜,肯定也是存在的,但是這種崇拜,如果能吸收被崇拜者身上的優秀品質,也未嚐不可。就怕隻是盲目的崇拜。

當今很多的青少年,特別是兒童過渡到成年的階段,都需要通過對不同偶像的認同、依戀和追求的心理活動,他們會通過自己對這些人的分析來確定自己的存在價值、發展潛能等問題。青少年追逐歌星明星,本質上是為空虛的心靈尋求精神寄托。當你看見,或你自己也是這樣對著偶像尖叫,爭先恐後買門票,要求偶像簽名,房間裏掛滿了偶像的海報的時候,完全是一種可以讓人理解的成長心態和行為。這個時候,你所崇拜的偶像就是你心中的“偉人”。

有偶像是正常的現象,自己心裏有自己的“偉人”標準也是正常現象,可是當你將目光放在偉人身上的時候,你應該從哪些方麵去做呢?

錦囊妙計:將自己當成偶像來崇拜

像例子中的三個主角,他們都有自己的偶像,都有心中的“偉人”標準。然而他們自己收獲的好像並不相同。那麼,在對待這個“偉人”的問題上,應該從哪些方麵去做呢?

一、弄清楚你崇拜的人是誰?

你崇拜的人很多,那麼你知道你最崇拜的是誰嗎?將這些人的名字寫在紙上,然後從中間選擇一個人。然後想一下,你都知道這個人的哪些故事?如果你是一名記者,你去采訪這個人,那麼你會從這個人的身上追蹤哪些新聞?你會讓不認識他們的人怎麼去了解他們?然後,你會不會關心這人是如何生活的,他遇到過怎樣的困難,又是怎樣克服困難走向成功的?還有,在這個過程中,是誰幫助了他們,鼓舞了他們……甚至於他們的父母是誰?做什麼工作……

二、是誰可以為你扭轉時局?

在你崇拜的人中,你了解了好多他們的故事,但是你知道嗎?對於你來說,你生命中的英雄就是你自己!如果你把自己當成崇拜的偶像,那麼請你想一想,你受到過的最大的影響是什麼?來自哪裏?是什麼人給了你這樣的影響?他是怎樣給你激勵的呢?你又是如何吸收進你的生活中的呢?

三、還記得你的夢想嗎?

你還記得自己的夢想是什麼嗎?是藝術家?作家?還是社區的義工?你知道在這方麵取得最大成就的人是誰嗎?你崇拜他們嗎?如果沒有,就試著找找他們的優點,看看在你的世界裏有沒有人可以引導著自己完成人生的夢想,或者和已經完成類似夢想的人傾心交談。然後,盡力去認識他們,和他們一起工作,把你自身的懶散與憤世嫉俗拋在腦後,跟你一直想要追隨的人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