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幸福生活的原則(6)(3 / 3)

亞利桑那州的露絲,也因為成天煩惱自己所欠缺的而差點釀成悲劇。但後來由於一位鄰居的幾句話而快樂起來。

“我的日子排得很緊湊,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學習風琴,在城裏主持一個演說訓練班,又在另一城裏講音樂欣賞,我忙著出席宴會、舞會,在星空下騎馬馳騁。直到有一天早上,我完全崩潰了。醫生說:‘你得臥床休息一年。’他一點沒能使我相信,我會再恢複健康。”

“在床上躺一年!簡直是個廢物,倒還不如死了算了。我驚恐極了,為什麼這種事會發生在我身上?我做了什麼對不起他人之事,而要受這種報應?我哭了好久,怎麼也無法接受。不過,我還是很聽話地按照醫生的囑咐臥床休息。”

“鄰居魯道夫是一位藝術家,他來看我,告訴我說:‘你以為在床上躺一年就很悲慘,其實大可不必這樣想。你可以利用這段時間真正了解自己,這幾個月,你在心靈上的成長可以抵得上你過去的幾十年。’”

“我慢慢平靜下來,開始努力建立另一套價值觀。我閱讀一些啟發人心的書。有一天我聽到收音機裏的播音員說道:‘你所表現出來的永遠隻是你內心世界的反映。’我以前聽過這種話不知道有多少次了,但這次才真正深植內心。”

“於是,我開始去想些令我活下去的想法——一些開心、健康的想法。每天早晨一醒過來,我就強迫自己想一遍我所擁有的應該對這一世界充滿感激之事:我的身體沒有疼痛,我有個可愛的小女兒,我有視力、聽覺、能聽收音機裏悅耳的音樂,能吃美味的食物,有無數的好朋友……住院期間,來看我的客人很多,醫生不得不限製一次隻能容許一位來訪——而且還有時間限製。”

“許多年以來,我都能過著豐富、活躍的生活,現在我深深地感謝躺在床上的那一年,那是我在亞利桑那州最有價值、最快樂的一年。那一年中我養成了一種習慣,每天早上先清點一下自己所擁有的幸福,到現在我還沿襲這個習慣。這已成為我最寶貴的財產。我得承認在害怕死亡之前,我並沒有真正活過。”

親愛的露絲可能並不知道,她所學到的教訓和200年前英國作家約翰遜所發現的是完全一樣的。約翰遜曾說過:“能看到每件事情最好一麵,並養成一種習慣,這真是千金不換的珍寶。”

有必要說一下,說這句話的人可不是職業性的樂觀主義者,事實上,他二十幾年來深受焦慮、饑餓、窮困之苦,遵照這句箴言終於成為當時最著名的作家與評論家。

羅根·皮爾薩爾·史密斯用很簡單的幾句話,說了一番大道理。他說:“生活中應該有兩個目標:第一,要得到你所想要得到的;然後,在得到之後要能夠享受它。隻有最聰明的人才能做到第二步。”

有一位名叫波姬·達爾的女人,她寫了一本書,叫《我希望能看見》,這是一本談論以難以置信的勇氣生活的很富啟發性的書,作者的生存狀態艱難到把在廚房水槽洗一次碗,都當作是一次難得的經驗。你若有興趣,可以到圖書館去借,或者到當地書店去買,或者向紐約市第5街60號的麥克米倫出版社直接函購。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個幾乎瞎了50年之久的女人,“我隻有一隻眼睛,”她寫著,“而眼睛上還滿是斑點,隻能透過眼睛左邊的一小部分看東西。看書的時候必須把書本拿得貼近我的臉,而且不得不把我那一隻眼睛盡量往左邊斜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