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象出生在馬戲團中,它的父母都是馬戲團中的老演員。
小象很淘氣,總想到處跑動。工作人員在它腿上拴上一根細鐵鏈,另一頭係在鐵杆上。
小象對這根鐵鏈很不習慣,它用力去掙,掙不脫,無奈的它隻好在鐵鏈範圍內活動。
過了幾天,小象又試著想掙脫鐵鏈,可是還沒成功,它隻好悶悶不樂地老實下來。
一次又一次,小象總也掙不脫這根鐵鏈。慢慢地,它不再去試了,它習慣鐵鏈了,再看看父母,也是一樣嘛,好像本來就應該是這個樣子。
小象一天天長大了,以它此時的力氣,掙斷那根小鐵鏈簡直不費吹灰之力,可是它從來也想不到這樣做。它認為那根鏈子對它來說牢不可破。這個強烈的心理暗示早已深深地植入它的記憶中了。
一代又一代,馬戲團中的大象就被一根有形的小鐵鏈和一根無形的大鐵鏈拴著,活動在一個固定的小範圍中。
換個想法時勢不斷變化,當初做不到的事今天再做可能就會輕而易舉,當初能辦到的事今天也可能就難以辦到了。無論如何,關鍵是心中不要存下一個一成不變的概念——讓好習慣堅持下去,讓壞習慣變成好習慣。
英國前首相勞合·喬治有一個習慣——隨手關上身後的門。
有一天,喬治和朋友在院子裏散步。他們每經過一扇門,喬治總是隨手把門關上。“你有必要把這些門關上嗎?”朋友很是納悶。
“哦,當然有這個必要。”喬治微笑著對朋友說,“我這一生都在關我身後的門。你知道,這是必須做的事。當你關門時,也將過去的一切留在後麵,不管是美好的成就,還是讓人懊惱的失誤,然後,你才可以重新開始。”
換個想法記得隨手關上身後的門,學會將過去的錯誤、失誤通通忘記,不沉湎於懊惱、後悔之中,一直往前看。這時你會發現,我們在每一天裏重新誕生,每一天都是我們新生命的開始。
美國人剝香蕉和中國人剝香蕉的方式不一樣。
美國人吃香蕉是從尾巴上剝,而中國人總是從尖頭上剝,但是沒有誰一定要改變誰的必要。世界上許多事,都有與這個“從哪一頭吃香蕉”的問題相似的地方——各持一端,也許都有道理呢!
一個人很難改變剝香蕉的方式,如果已經是一種習慣。
有一個戒煙的人,戒了一天煙,難受極了,他想:“我才戒了一天就這麼難,天呀,假如我還能活1萬天的話,還要受9999天的罪,算了吧!”這個戒煙者是個失敗者。
另一個戒煙的人有的卻是另一種想法:“我第一天戒煙就成功了,真不錯!假若我還能活1萬天的話,堅持下去,後麵的9999天就從成功開始,多好!”這個戒煙者在成就感中,一天天戒掉了煙癮。
換個想法阻礙我們改變剝香蕉方式的原因,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的弱智與近視。遇到難事,也要像戒煙那樣,先試試換個角度去想。這是個最簡單的道理:香蕉是可以從兩頭剝起的,煙也可以那樣去戒。
一隻公雞早晨起來報曉。天亮,被主人捉出來殺了。
又一隻公雞早晨起來報曉。天亮,被主人捉出來殺了。
又一隻公雞早晨起來報曉,天亮,還是被主人捉出來殺了。
鄰居不解,問:“這些公雞每天報曉都挺準時的,你殺它們幹什麼?”
那人說:“早晨我有晚起的習慣,它們卻叫得很早。”
鄰居說:“這不是它們的過錯,報曉是公雞的天職。”
那人說:“這個我不管,我需要的是和母雞交配的公雞,而不是報曉的公雞。”
鄰居說:“可公雞是不能不報曉的,你難道不能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解決問題嗎?”
“這個很難,”那人說,“我曾想割掉它們的嗓子,後來又想紮上它們的嘴,可這樣太麻煩,而殺它們卻很省事。”
“那你為什麼不改變一下睡覺的習慣呢?”鄰居疑惑地問。
“改變我的生活習慣,這怎麼可能呢!”那人說,“我有這個習慣已經幾十年了,怎麼會為幾隻公雞而去改變呢?再說我是主人,它們應該適應我的需求,它們的行為與我的要求發生矛盾時,受損失的隻能是它們,怎麼會是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