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愈學愈怕,因為他發現自己算自己,也確實活不長。這時候,他改了,他跑去做慈善,說“反正活不久了,好好運用剩下的歲月,做點有意義的事”。他很積極地投入,人人都說他變了,由一個焦躁勢利的小人變成敦厚慈愛的君子。不知不覺,他過了47歲、過了48歲,而今已經53歲,紅光滿麵、生氣勃勃,比誰都活潑健康。
“你可以去砸那大師的招牌了!”朋友有一天和他開玩笑。
他眼一亮,回問朋友:“為什麼?”接著他又笑笑:“要不是那人警告我,照我以前的個性,確實47歲非犯心髒病不可,他沒有不準啊!”
換個想法你喜歡逞強鬥狠嗎?你總是心有不平嗎?要知道,敵人、仇人,都可以激發你的潛能,成為你的貴人。許多仇怨、不平,其實問題都出在自己。這世間最好的“報複”,就是運用那股不平之氣,使自己邁向成功,以那成功和成功之後的胸懷,對待當年的敵人,並且把敵人變成朋友。
一頭驢子整天在磨坊裏拉著一盤被稱為“過去”的石磨,繞著“過去”一圈又一圈,日複一日,年複一年。
終於有一天,驢子拉不動“過去”了。
於是它被拴到樹上,被告知可以在這兒吃嫩草,呼吸新鮮空氣或是欣賞風景。
但這樣的日子驢子實在過不下去,於是它還是繞著樹兜圈子,日複一日,年複一年。
換個想法一個人如果隻沉浸在回憶之中無謂地轉動“過去”這個“石磨”,隻能白白地浪費大好時光。一個積極向上的人,永遠隻會向前看,永遠有新的事物吸引著他,他無法停住冥想的腳步。
一個叫塞爾瑪的美國年輕女人隨丈夫到沙漠腹地參加軍事演習。塞爾瑪孤零零一個人留守在一間集裝箱一樣的鐵皮小屋裏,炎熱難耐,周圍隻有墨西哥人與印第安人。因為他們不懂英語,也無法進行交流。她寂寞無助,煩躁不安,於是寫信給她的父母,想離開這鬼地方。
父親的回信隻寫了一行字:“兩個人同時從牢房的鐵窗口望出去,一個人看到泥土,一個人看到了繁星。”塞爾瑪開始沒有讀懂其中含義,反複讀了幾遍後,才感到無比的慚愧,決定留下來在沙漠中去尋找自己的“繁星”。
她一改往日的消沉,積極地麵對人生。她與當地人廣交朋友,學習他們的語言。她付出了熱情,人們也回報了她熱情。她非常喜愛當地的陶器與紡織品,於是人們便將舍不得賣給遊客的陶器、紡織品送給她作禮物。塞爾瑪很受感動。她的求知欲望與日俱增。她十分投入地研究讓人癡迷的仙人掌和許多沙漠植物的生長情況,還掌握了有關土撥鼠的生活習性,觀賞沙漠的日出日落,並饒有興致地尋找海螺殼……她為自己的新發現而激動不已。於是她拿起了筆,一本名為《快樂的城堡》的書兩年後出版了。
換個想法塞爾瑪最終經過自己的努力看到了“繁星”,因為她用積極的冒險與進取代替了原來的痛苦與沉寂。沙漠沒有變,當地的居民沒有變,隻是塞爾瑪的人生視角變了。一念之差使她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飯店經理在大廳外散步時,遇到了一位愁眉不展的擦鞋匠。飯店經理走過去用手拍著擦鞋匠的肩膀安慰說:
“朋友,何必這樣悲觀!我年輕的時候也曾給人擦過皮鞋,可你瞧,我現在卻是這個大飯店的經理了。你應積極地參與社會的自由競爭才好。”
擦鞋匠望著這位得誌的經理回答道:
“哎,我原來也是大飯店的老板,可現在怎麼樣,卻在這裏給人擦皮鞋……這就是社會自由競爭的緣故。”
換個想法一個從高處跌落下來的失敗者,希望破碎的痛苦是無法驅除的。失敗的英雄並不好當,因為失敗的陰影是這樣沉重。我們每個人要做的,就是一定想方設法去成為那個飯店經理而不是愁眉不展的擦鞋匠。
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
用兩組完全相同的人像,一組人像下寫上“凶惡”、“殘暴”、“陰險”、“狠毒”等反麵的詞語,另一組的下麵則寫上“正直”、“勇敢”、“堅強”、“無私”等正麵的詞語。
心理學家請兩組測試者分別對兩組人像作職業估計。結果對前一組人像的職業估計大多是“罪犯”、“歹徒”等,對後一組的職業估計則多是“軍人”、“警察”等。
換個想法看來,在追尋成功的道路上,我們用“語言”、“圖像”在我們的心上寫什麼,我們就將得到什麼。暗示不可抗拒,就因為它“暗”,潛移默化。
你有沒有看過美國西部片?請你留意牛仔是怎樣拴住他的坐騎的。
牛仔騎著一匹強壯的馬沿街而來,走到一家暗處藏著壞蛋的酒吧門前時停住了。他從馬背上一躍而下,把韁繩係在欄杆上,然後闖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