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之東南呼為神州又被稱為農土,有一國名為長臂國,國中之人天生異形,身高不過七、八尺,手長卻逾三丈,因毗鄰東海又有此天賦,國中人便以捕魚為生,吃不了的便拿去與鄰國交換其他所需之物,國民良善,民風淳樸。
這天,晴空萬裏,海上風平浪靜,正是捕魚的好日子。國民齊出海捕魚,各人收獲頗豐,船小的裝滿了都掉頭回轉,其中一個船大的欲趁勢再多撒幾網,便獨自往海中劃去,不覺漸行漸遠。忽然之間,天氣突變,天空中烏雲密布,狂風夾著暴雨呼嘯而至,海浪越來越大,竟有數尺之高!一個大浪打來,漁船終於抵擋不住,被打翻在了浪裏,漁人也被拋起半空重重砸向了海中!風高浪急,漁人在海中拚力掙紮,氣力漸漸不支,意識也逐漸模糊,眼看性命難保。這時,不知從何處伸來一隻強壯有力的大手將他腰帶牢牢抓住,把他拖出了怒海,隱隱聽得這人喊了聲“請回”,漁人便昏了過去……
待漁人睜開眼,發現自己躺在海邊的沙灘上,頭上晴空萬裏,狂風暴雨都已不見。
“你醒了!”
漁人循聲轉頭看去,右手邊站著一個身著藍衣藍鞋的男子,身高過九尺,雙眉如劍,目似朗星,鼻梁挺拔,唇紅齒白,白麵無須,最奇的是他有一對似海水般的藍色眼眸和一頭似火般的紅色頭發,看樣貌不到三十。
“是您救了我?”漁人問道。
“哦,我恰從東海而來,看見兄台落水,小施援手,幸得上天庇佑,兄台沒有大礙。”
漁人長臂一撐,站起身來向前便拜:“多謝恩公救命之恩!請教恩公大名!”
藍衣男子將漁人扶起,微笑道:“兄台不必如此,此事任誰遇上都會援手,我不過是做了應做之事罷了。你就叫我修好了,我初到此處,還請兄台為我指點一二。”
“恩公客氣了,此地是長臂國,我國中人天生異形,手臂最短者也有三丈,皆以打漁為生。我國祭祀水神共工,國人分為四姓,海、河、江、湖,海河為貴,江湖為賤。”
“多謝相告,還有一事請教,不知兄台可知建木所在?”
“建木?這個,恩公,請恕我孤陋寡聞,未曾聽說過啊。”修聽漁人如此說,不禁有些失望。
“不過,恩公,我國與他國素來交好,來我國中交易之人甚多,恩公不妨進城和他們打聽一二。”
修聞言精神一振,向漁人問清了去城路徑以及城中情況後向漁人道別:“多謝相告!兄台已無大礙,再稍作休息即可回家,我這就和兄台別過了。”說罷,拱手一揖,轉身大步而去,漁人望著修遠去的背影叩首相送。
修順著漁人所指的路徑而行,不過半個時辰便到了長臂國城。九州之內地廣人稀,所謂的國也不過就是一座城及周邊之地而已,所區別者隻是城的大小罷了。
長臂國是東方盛產水產之國,他國來此交易之人甚多,因此長臂國城築的頗大,長寬各十裏,城內人來人往,絡繹不絕。
此時恰逢正午,自神農定日中為市至今已有千年,九州各地之人皆循此製,長臂國人和來自各地的販人紛紛湧上街道,擺攤的擺攤,交易的交易,好不熱鬧!
修聽了漁人之言,知道午市時,各地貨販會齊聚城東集市交易,這裏或許會碰到知道建木消息的人。修緩步而行,仔細觀察聆聽周圍之人,生怕與知道建木消息之人擦肩而過。如此來回走了三趟,依然一無所獲,修不禁心生氣餒,心中嘀咕:看來此處並無我欲尋之人,還是盡早西行為好。修主意已定,正欲出城西行,忽聽集市正中一陣喧嘩,人群蜂擁而去。修心中好奇,便也湊了過去。
隻見集市正中有一長臂國人,三丈三尺長臂朝天而舉,掌中托著一顆如人頭顱般大小的湛藍色石球,石球綻放耀眼藍光,即使與正午日光相比,亦未遑多讓!
修見了此物,大吃一驚,心中一陣酸痛:“不想此寶竟在此處!”
隻聽賣珠之人高聲叫道:“東海夜明珠,神鬼亦難求,易得無價寶,難求夜明珠!”
圍觀中人眼見如此異寶,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有人問道:“賣珠之人,你這寶貝是何來曆?欲易何物?”
賣珠之人說道:“當年我祖父出海捕魚,正遇共工康回與風神禺強大戰於東海,此寶即為康回身上墜下之物,為我祖父所得。如今小女身染怪疾,遍訪名醫亦不能治,據聞天有神藥可治百病,今我願以此寶換神藥以救小女!”
圍觀之人聞言紛紛歎息,一來感歎賣珠之人愛子之情,二來歎惜神藥已不可求。原來,古時群巫逢下民得怪疾之時,均可通過入天之山上下於天采神藥以治病,自從天帝顓頊絕地天通後,巫不得複上,神藥亦自此而不可得。
忽然,遠處傳來一洪亮的聲音:“我有!”眾人循聲望去,原來是一個身高八尺,皮膚黝黑,年紀二十左右的青年。修仔細打量了這個青年一番,這人長的濃眉大眼,虎背熊腰,身穿虎皮衣,披發赤腳,手持一把烏木柄青銅長刀,背著一個頗大的牛皮行囊。
青年反手從行囊中掏出一個烏木盒,小心的打開盒子,從盒裏取出一個如拳頭般大小的黃色果實,這個果實從外形上看和麻子很像,卻大的多,果實上還連著像芒樹葉的葉子和黑色的花朵。
青年手捧果實說道:“遠古之時,太昊伏羲由建木上天,其後黃帝軒轅對建木栽培,結出果實,可治萬病,我手中即為此物。”眾人聞聽,盡皆嘩然!
青年將建木之實放入烏木盒中,對賣珠人說道:“我以建木之實換你夜明珠,不知可好?”賣珠人半信半疑,不置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