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外篇之一 中國上古神話簡述(1 / 2)

從人類文明的發展來看,鬼是比神更早出現的,古人進化到新人時期(公元前10萬年左右),考古學家發現新人已經開始有了原始的宗教。

在19世紀後半葉,英國文化人類學家泰勒在他的著作《原始文化》中提出了原始人的“萬物有靈論”,他認為原始人相信世界萬物,如風雨雷電,水火雲霞,山澤草木,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鳥獸魚蟲等都是有靈的,人也是有靈魂的,人的肉體雖然會消失,但是人的靈魂是不會消失的,這就是原始的鬼觀念的產生。

說到底,“萬物有靈論”起源於人類對夢境的解讀,現代研究發現,夢是人類的專利,動物是不會做夢的(據說猩猩可能會),人在夢境中會看見已經死去的人,並和他們對話、互動,這讓原始人很不解,他們便幻想人是有靈魂的,人死了以後靈魂會變成鬼,進而聯想到自然界的其他實體都是有靈魂的,最終便形成了“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信仰。

那麼,同樣作為這個世界的超級存在,神又是如何產生的呢?其實,最初的鬼與神是不分的,至今我們國家的一些少數民族和國外的不少民族還是隻有鬼的觀念而沒有神的觀念,二者的分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結果。鬼的觀念產生以後,逐漸被分化成了善鬼和惡鬼,本領大的鬼和本領小的鬼,漸漸的,古人把鬼中本領大的,上升為神。因此,神的崇拜是由鬼的崇拜中分化出來的,神的崇拜晚於鬼的崇拜。

就中國來看,“鬼”字出現得要比“神”字早,甲骨文中的“鬼”字是一個方頭人形跪坐的形狀,金文的“鬼”字又增加了一條獸尾巴。

“神”字則是由原始文字中表示閃電的“申”字演變而來,古人對雷電的威力感到敬畏,後來便對雷電進行崇拜,衍生出了“神”字。

古人想象的神和鬼的樣子千奇百怪,但就是沒有像人的地方,這個從《山海經》中就可以看出來。古人看來,人類不能像鳥類在天上飛;不能像魚類在水裏呼吸,遊的那麼快;沒有猛獸的尖牙利爪,強壯的軀體,風馳電掣般的速度。除了頭腦之外,沒有一樣是比動物強的,而在那個蒙昧的原始時代,強壯的軀體顯然比聰明的大腦更適合生存,因此,古人想象出的神鬼自然就被賦予了他們可望而不可及的一切生物優點。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在《山海經》中看到的神,除了“人首”之外,從上到下就沒有一絲人的特征。

在中國的上古神話中,鬼神是無所不能的超級存在,他們是真是存在的種族,他們生來就擁有浩瀚的力量,可以左右宇宙的運行,人類在他們麵前是無比渺小的,古人把他們未知的一切都想象成是鬼神在掌控。後世小說中出現的修煉法力、升天成仙,在古神話中是沒有的,妖怪也是沒有的,而魔這種天竺佛教舶來品更是不可能有的。

相對於其他文明古國,我們的祖先更為務實,因此對鬼神這類虛無縹緲的幻想曆來被史官所排斥,待到儒家出現後,士大夫更是秉持“子不語怪力亂神”的訓誡,極力反對鬼神迷信。從社會的發展來看,這當然是種進步,但是對於傳統神話的保存卻是極大的災難。我們現在殘存的上古神話片段都是來源於《山海經》、《天問》以及戰國、秦漢道家典籍的零碎記載,像古希臘神話史詩《伊利亞特》、《奧德賽》,印度神話史詩《梨俱吠陀》、《羅摩衍那》這樣係統化的巨著我們隻有羨慕和仰望的份,順便說一下,我覺得《舊約聖經》也是可以當做一部神話史書來看的。

中國的上古神話是不成係統的,既沒有完整的諸神譜係,也沒有完整的神話故事,夏人、商人、周人的神譜各不相同,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有士人力圖把三族的神係合而為一,可是卻漏洞百出,商人的那個在甲骨文中鳥頭猴身的始祖神就這樣硬生生被分成了帝俊、帝嚳、舜三個神與人。

接下來,我們按時間的順序簡單梳理一下淩亂的上古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