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節 佛唄天音的葬禮(2 / 2)

圍觀群眾越聚越多,聽到孫立人夫人犀利地問責,立時響起陣陣掌聲。當警署長官支支吾吾無以回應之際,清楊居士的聲音又響了起來:“我們此來是來保釋這些僧人的,我知道你是奉上司指令這樣做的,我給你兩天時間,兩天後就在這裏交人。到時候台灣的宗教界、新聞界人士都會來。”此後不到兩天的時間,在押僧人陸續釋放出獄。台灣許多佛界知名人士至今仍珍藏著從被抓到被保釋的記憶。

清楊居士在自己清居的家室裏特設了一佛堂,佛堂內除了供奉著她從大陸帶來佛像、佛經外,最引人關注的就是兩大書櫃中珍藏著的精裝本《大藏經》。台灣有學者稱,大藏經乃佛法之經典。自唐以來中華曆代皇朝都要傳印此經,但在台灣此佛傳經典已失傳。對傳承拜誦此佛典,清楊居士心儀已久。她經多方打聽,得知在日本可以買到全套本大藏經,便與台灣知名的張少齋居士商定,並拿出自己所有的積蓄,通過“外交部”將購買的原版《大藏經》運到台灣,並與張少齋居士、東初法師共同攜手影印大藏經。隨後組織了由星雲法師任領隊的大藏經環島宣傳團,足跡所至,講經弘法,一時間在台灣掀起一輪學佛熱潮。

清楊居士的善舉,使她在台灣的社會聲望“清楊”起來,她先後被推舉為婦聯會陸軍分會主委、中國佛教會常務理事,佛光山八品功德主。但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李鴻、孫立人政治冤案,牽連原新38師眾多將校級軍官及家屬,張清楊居士亦隨夫過著生活困頓的隱居日子,直至環境稍有變化。

一段時間內,台灣掀起一輪新38師與緬甸蕩寇的媒體聚焦熱潮。隨軍記者孫克剛以實況記錄寫下的《緬甸蕩寇誌》,曾被封殺,解禁後再版熱銷全台,由台灣著名作家李敖編輯出版的《孫立人研究》一書,一版再版,暢銷一時。在仁安羌戰役創造了二戰史上戰爭奇跡的113團團長、湖南桂陽人劉放吾少將,因冤案牽連,一家六口生活艱辛,在台灣靠賣煤球為生。後他定居美國洛杉磯。1994年4月,英首相撒切爾夫人訪美,從媒體報道中得知劉放吾信息,專程拜訪了年逾93歲的英雄團長,向他表達了英國政府和英國人民的敬意。

一時間,湘女孫張清楊居士也成為媒體追蹤尋訪的對象。在佛光山一次弘法大會上,她被幾位記者在法會結束時采訪。一位女記者提問:“現在台灣人都在關心一個問題,中國遠征軍出征緬甸共3個軍、9個師,為什麼不到半年時間,8個師損兵折將铩羽而歸,唯獨孫將軍率領的新38師一師獨秀?

清楊居士雖已年邁,但仍然雍容文雅地說:“這讓我想起一段難以忘懷的往事。1938年這支軍隊在長沙建軍,隨後移師都勻。新38師將校級和以下各級軍官、士兵,大都是湖南人。當時,我們隨軍眷屬就有三十多人。離開故土日夜思鄉,每天聽到的卻是家鄉被日寇鐵蹄踐踏、蹂躪的消息,淚水濕透衣裳。長沙文夕大火消息傳來,我和十多位姐妹相擁而泣。在一次眷屬姐妹聚會時,齊學啟將軍來到我們身邊,他要我們擦幹眼淚,他說‘姐妹們,我們是在忍辱負重,國恨家仇壓在心上,我們是一支肩負國恨家仇的哀兵。我們在練兵,哀兵在鑄劍,鑄劍先鑄魂,要把國恨家仇鑄為我們的劍之魂、軍之魂,鑄一柄等待出鞘的哀兵之劍。’齊將軍還組織我們到士兵中去宣講忍辱負重、哀兵必勝的理念。終於,哀兵亮劍的這一天來到了,出國遠征的那一時刻,全師官兵高聲唱起一首歌:‘車轔轔,馬蕭蕭,槍在手,刀出鞘,男兒報國在今朝!男兒報國在今朝!’我想新38師亮劍遠征,勝者之道,就在於‘哀兵之劍’四個字。”

斯人已去,讓我們珍惜“哀兵之劍”的記憶。